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道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4月18日發表東亞論壇編委會的文章,題爲《澳大利亞在選舉中面臨的抉擇以及它在亞洲的地位》。文章指出,許多人認爲,澳大利亞由於帶頭向中國發難,在華盛頓的影響力得到提升,但是從經濟或安全保護的角度講,很難看出這樣做給澳大利亞帶來的回報。

文章稱,澳大利亞5月將迎來選舉,屆時要在由執政的保守派聯盟與反對黨工黨之間作出選擇。在爲召集選舉做準備階段,政府一直試圖用國家安全和中國話題來分化工黨,這兩個話題與經濟、金融及衛生體系擺脫新冠疫情走向復甦一道,成爲爭議性議題。

文章提到,中澳關係曾多次跌至許多人以爲的谷底,然後繼續惡化。該地區大多數國家仍在本着多些成效、少些敵意的原則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最近5年來,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姿態發生了顯著變化,安全上的擔憂逐漸主導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規模龐大的正向經濟關係。這一轉變還導致澳大利亞在該地區地位的急劇下滑。

文章指出,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是澳大利亞國家安全架構的基礎,澳大利亞目前已深陷其中。這樣的同盟關係不是終點,而是讓澳大利亞更加安全和繁榮的途徑。美澳聯盟關係應該給澳大利亞帶來與該地區接觸的信心與基礎。

文章稱,澳英美聯盟是西方的“無止境”夥伴關係,但作爲該夥伴關係的核心事項,澳大利亞想擁有核潛艇艦隊的願望即便有實現的可能,未來20年也不會成爲現實,而澳大利亞的安全戰略淪爲迄今尚未明確的美國安全目標的附庸,則是該聯盟帶來的近在眼前的後果。“四方安全對話”一直是澳大利亞與美國、印度及日本在共同擔憂中國影響力的情況下相互接觸的機制。不過它要發揮何種成效目前仍未徹底明朗。要保持這一機制需要它在強大的安全實力之外,帶來更多本地區需要的公共產品。

文章直言,許多人認爲,澳大利亞由於帶頭向中國發難,在華盛頓的影響力得到提升,但是從經濟或安全保護的角度講,很難看出這樣做給澳大利亞帶來的回報。結合美國的中心輻射型安全架構以及在“印太地區”的夥伴關係,打造所謂的一體化威懾是澳大利亞公開闡明的目標,但是對於將中國這個主要貿易伙伴排除在外的框架,該地區沒有什麼興趣。澳大利亞明確闡述的在“印太地區”的首要外交和安全政策目標,威脅到該地區與中國的經濟接觸,讓它與地區鄰國漸行漸遠。

文章認爲,無論下月哪個政黨勝出,澳大利亞在制定國家戰略時都必須最終考慮到亞洲如何看待該地區的大國之爭以及如何與中國接觸,而不是讓處理好與美國同盟關係的想法壓倒一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