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業農村部:按正常生產規律生產 不要壓欄和過度淘汰能繁母豬

中國網財經4月20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今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 楊振海

(中國網 楊佳 攝)

以下是發佈會文字實錄:

記者:根據農業農村部網站發佈的生豬產品信息,2021年6月到10月,散養生豬和規模養殖生豬的每頭淨利潤均爲負值,且虧損金額均超過了每頭330元。請問出現虧損的原因是什麼?在此期間,生豬生產逆週期調控機制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去年養殖效益不理想,會對今年的生豬供應和價格造成怎樣的影響?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 楊振海:受生豬生產週期長、鮮食豬肉保存時間短、市場自發調節滯後等多重因素影響,生豬生產和市場完全匹配確實很難做到,出現階段性虧損也難以避免,這在一些養豬業比較發達的國家也經常是這樣的。2021年6月,全國生豬生產提前半年完全恢復,農業農村部就開始向社會發布生豬產能過剩的預警,但生豬出欄仍在慣性增加,加上豬肉消費比新冠肺炎疫情前明顯下降,豬肉供應階段性過剩,生豬養殖出現虧損。剛纔我跟大家介紹了一些情況。但是2021年全年按每個月出欄量加權平均計算,每出欄一頭生豬仍有564元的利潤,這跟大家感覺的不太一樣。全國算大賬,養豬去年還是賺錢的,總體還是盈利的。

爲穩定生豬生產,2021年9月農業農村部印發了《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填補了生產端逆週期調節的政策空白,爲各地分級落實產能調控責任提供了比較詳盡的“說明書”,明確提出了全國4100萬頭能繁母豬的調控風向標,以及“短期調肥豬、中期調仔豬、長期調母豬”的產能調控路徑。從2021年11月起,每月監測各省(區、市)能繁母豬的存欄量並及時反饋。對個別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幅低於正常保有量的省份,我們督促其採取有力措施增加能繁母豬飼養。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穩定基礎產能,減緩生產和價格的波動。

通過半年多的實踐,產能調控取得了一些成效。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9個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調,連續5個月處於產能調控的綠色合理區間。我們定的綠色合理區間是4100萬頭的95%至105%。截至3月底,各地已按產能調控的要求,公佈建立了1.2萬個國家級和省級生豬產能調控的基地,調控基地的生豬出欄量佔全國出欄總量的三分之一。目前,上述基地正按照要求保持合理的能繁母豬存欄水平,發揮着穩定生豬產能的積極作用,這也是我們一個新的嘗試。

剛纔我們做了一些預測,我把預測情況再重複一下。隨着新生仔豬數高位回調、飼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種有利因素不斷積聚,只要穩定支持政策、防好動物疫病、暢通流通堵點,三季度生豬養殖就有望扭虧,實現盈利。但是豬肉消費、進出口等各環節不確定因素還是存在的,我們也希望大家還是按照正常的生產規律生產,不要壓欄,也不要過度淘汰能繁母豬,保持生產的平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