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劉騫】

“我們生活在一個泡沫之中……實際上,世界大多數的政府並不跟我們站在一起。”

美國主流媒體之一《紐約時報》18日發文罕見承認,在烏克蘭問題上,並不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與西方立場一致。有很多國家屬於“中間派”,它們既不支持烏克蘭也不支持俄羅斯。西方國家的民衆所持有的“全世界集體對付普京”的印象是不真實的。

這篇題爲“混亂的中間派”(messy middle)的報道少見地反思了西方國家看待俄烏衝突視角上的狹隘,重點關注了那些在俄烏問題上保持中立、不以制裁的方式解決衝突的國家。

該文章在開頭寫道,如果你生活在大多數的西方國家中,你的政府正在通過援助武器、制裁俄羅斯等方式支持烏克蘭,那麼你可能會有一種印象:全世界都在聯合起來“回應”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但這不是真的。文章稱,全世界195個國家中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或加入制裁俄羅斯。有少部分國家積極支持俄羅斯。其他大部分國家屬於“混亂的中間派”,它們既不站在烏克蘭一邊,也不站在俄羅斯一邊。

“在美國和歐洲地區,我們生活在一個泡沫之中……但實際上,世界大多數的政府並不跟我們站在一起。”文章援引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高級副主席巴里·帕維爾(Barry Pavel)的話說道。

那麼這些未跟隨西方的中間派國家在俄烏問題上究竟是如何行事,它們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文章接下來做了一些具體的分析。

首先是印度和以色列。文章稱它們是被西方認可的“民主國家”,是美國的重要盟友。但是這兩國都未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或者制裁俄羅斯。文章將原因總結爲,兩國都在國家安全方面需要俄羅斯的幫助,不站隊西方更符合它們的“國家利益”。

印度是俄羅斯出口武器的最大買家,長期以來與俄保持着良好關係。以色列則需要俄羅斯來調停其與主要對手伊朗及鄰國敘利亞之間的關係。

其他部分拉丁美洲、東南亞和非洲國家也出於“國家利益”做出類似選擇。文章稱,在3月2日聯合國大會關於譴責俄羅斯軍事行動決議的投票中,玻利維亞、越南和非洲54國中的近一半都投下棄權票。

其次是對西方持質疑態度的國家。文章稱,它們會援引西方國家帝國主義時期的罪惡歷史及過往不尊重人權的事例,來說明西方如今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姿態是非正義的。

比如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就批評北約組織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負有責任,南非駐聯合國大使在上月關於烏克蘭問題的辯論中批評美國入侵伊拉克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有些在聯合國大會上投票譴責俄羅斯的國家也不支持西方對俄製裁等手段。如巴西駐聯合國大使就批評西方給烏克蘭送武器以及制裁俄羅斯將會“使戰爭升級”。

文章把第三種類型的國家稱爲“俄羅斯的朋友”,中國也被分入這一類型。該文聲稱中國把俄烏衝突視爲“一個機會”,可以制衡美國、提升自身的地緣政治地位。不過它也承認中國“似乎沒有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或經濟援助”,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章最後也提及,隨着俄烏衝突的持續,這些目前還維持中立姿態的國家未來將面臨更多西方國家要求“選邊站”的壓力。到那時,即使是選擇中立也需要勇氣。

當地時間4月18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Ned Price)在簡報會上再度炒作“中國援助俄羅斯”,並施壓中國“譴責俄羅斯”,逼迫中方選邊站隊。

同日,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署名文章進行回應。秦剛強調,中國過去是、將來也是獨立自主的大國,始終堅持從事情的是非曲直出發作出判斷、決定立場,不受任何外來壓力干擾。所謂中方事先知情俄方對烏軍事行動以及中方向俄方提供軍事援助都是虛假信息。類似俄烏衝突的事件如果發生在其他地方、其他國家之間,中國也會持今天這樣的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