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21日(記者安然 朱玲)從近期密集發佈的財報數據來看,2021年持牌消金機構業績保持亮眼的增長態勢。而爲進一步擴大規模增厚業績,也爲應對行業激烈競爭,今年以來持牌消金在“補血”上動作頻頻。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7家機構共計“補血”超80億元。與此同時,3家消費金融機構獲批ABS資格,1家獲批銀行間同業拆借,1家獲批金融債資格。

零壹財經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從2022年前幾個月的融資情況看,ABS、金融債、銀團貸款等方面均涉及,但在統計的融資金額看,可能相比2021年相比有所降低。與此同時,多家機構相繼獲批ABS、同業拆借資格,融資渠道的持續拓寬,有利於業務競爭力的上升。

7家機構共計“補血”80億

今年以來,多家持牌消金拋出融資方案,並啓動“補血”。4月19日,興業消費金融向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發行規模爲19.52億元的ABS。4月18日,馬上消費金融則發行了一筆10.43億元的ABS。

頭部消金“補血”的同時,腰部機構也沒停下來。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平安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均完成了其開業以來的首筆銀團貸款,分別募集資金6.75億、6.8億、6.3億元銀團貸款。

在金融債方面,2月20日,河南銀保監局發佈批覆稱,同意河南中原消費金融發行總規模不超過20億的金融債。

此外,4月2日,湖北消費金融則發佈了未來2年發佈25億元ABS的計劃。

於百程表示,從2022年前4月的融資情況看, ABS、金融債、銀團貸款等方面均涉及,但在統計的融資金額看,可能相比2021年相比有所降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表示,2022年前4月,有更多消金公司增發ABS,或通過銀團貸款、同業拆借等形式進行融資,有利於激發全行業的金融特別是信貸服務能力,降低資本成本,保持相對合理的槓桿水平。

爭相拓寬融資渠道

由於不能吸收存款,目前消費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主要有:發行金融債、股東資金、同業拆借、銀團貸款以及ABS等方式。一般來講,融資成本從高到低爲銀團貸款、金融債、ABS、同業拆借以及股東資金。

於百程表示,消費金融行業已經進入到精細化高質量發展階段。多渠道、低成本融資的能力,是消費金融公司的的重要競爭力之一。但無論同業拆借、發行ABS還是金融債,都需要銀保監會的批准,只有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申請。

2022年以來,獲批發行ABS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有3家,金美信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獲得金融債發行資格的有中原消費金融1家。此外,蒙商消費金融獲得同業拆借資格。

據瞭解,與發行ABS相比,消費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要求更高。根據《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券發行管理辦法》,金融債券發行主體必須滿足最近三年連續盈利,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