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失敗
日本最有名的膠囊塔
正在拆除中

就在本月,一場拆樓工程匯聚了全日本的目光。

被拆除的對象,是已故日本建築大師黑川紀章最出名的作品——中銀膠囊塔。

他曾預言這座大樓可以憑藉外掛膠囊房間的新舊替換來達到“永恆”,“至少可以屹立200年”。

但在50年後,中銀膠囊塔卻沒能實現當初美好的設想,它的命運走向了終點。

拆除工作已經開始,工人們陸續將膠囊從塔主體拆下,在東京銀座的半空中剜出一個個傷疤。

01
居民粉絲難捨膠囊塔
紛紛前來打卡告別
 

這座頗具科幻色彩的中銀膠囊塔,在日本國內外粉絲無數,曾多次被用作電影取景地。

前來和膠囊塔告別的粉絲絡繹不絕,拍照打卡、合影留念,駐足在它腳下久久不願離去。

“這座大樓看了50年,它如果消失了還真的很撒比西呢。”

“這裏有我很珍貴的回憶,我想來與它好好道別。

“是呢,我是很希望它能永遠留在這裏,但終究是不可能的吧,很遺憾。”

日本音樂人DJ聲音(DJ聲さん),也是前來與膠囊塔道別的粉絲之一。“從上面數起,1、2、3、4……這個就是我的房間。”

從2019年到今年年初搬走,她在這裏的小屋裏住了3年,每天在DJ臺前直播、練習。

標誌性的圓形舷窗,加上房間內的精心佈置,讓這個小屋成了她的標籤。

“地板和地板、牆壁和牆壁之間沒有接觸,所以不需要擔心聲音吵到鄰居。”DJ聲音說道。

她說,也許是因爲這棟建築物特別的魅力,聚集在這裏的住客也非常有趣,很多個性十足的人。

居民們會把自己的房間裝點成不同的風格,從日式和風到歐洲風,每一間房都閃着個性的光芒。

 

“(建築)慢慢就消失了,以後的人們不會了解它的魅力所在,不懂得它的價值,所以我非常遺憾。”

02
時代的產物
東京上班族的小窩
 

中銀膠囊塔在1927年完工,11層和13層兩個塔樓主體上,掛置了144個膠囊房間,每個膠囊內部有10平方米大,被視爲如今流行的膠囊旅店的鼻祖。

黑川紀章從前蘇聯的太空船中獲得靈感,將這些膠囊房間設計成了太空艙風格,包括一個無法打開的舷窗造型圓窗,這也成了中銀膠囊塔的標誌之一。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小的房間內就裝滿了電視、音響、儲物架、活動書桌,將空間利用做到極致。

雖然沒有廚房和洗衣機,但是有了獨立衛浴,這間小膠囊就足夠能保障一個東京上班族的起居需求了。

中銀膠囊塔是時代的產物,黑川紀章的初衷就是在那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爲融入東京的上班族提供物美價廉的微型公寓,讓他們免於長途通勤或是高價住旅店。

這裏地處寸土寸金的銀座鬧市區,1972年落成後,每間膠囊房間售價約爲380萬-480萬日元不等,考慮通脹換算至今一間房超過1000萬日元(約合50萬人民幣)。

2018年,中銀膠囊塔還與MUJI合作,推出月租套房,每月租金12萬日元(約合6000日元)。

屋內所有傢俱生活用品都由MUJI提供,成爲一時熱議的話題。

03
難以實現的“新陳代謝”
浪漫設想不敵殘酷現實
 

黑川紀章試圖在這棟膠囊塔中貫徹自己“代謝運動”的設計理念。

一格一格的膠囊房間就是樓房的細胞,可以通過新舊替換的方式“新陳代謝”。每25年更換一次“膠囊”。

這種設想非常浪漫且科幻,但也爲它今天的消逝埋下了伏筆。

中銀膠囊塔的保存和再生項目發起者前田達之解釋稱,因爲膠囊的區塊設計,沒法達成單個替換的效果。

如果想拆掉其中一個膠囊,上方其他膠囊也要一起拆除,導致工程量巨大。

加上費用、老化等原因,一直拖到現在成了“危房”。中央熱水器停用後,留守的居民只好自行安裝熱水器.

破損的牆體露出了石棉,有些廢棄已久的房間內遍佈黴斑。

從2007年起,中銀膠囊塔就做出了拆除決定。許多居民、藝術家紛紛發起保存膠囊塔的活動。剛纔提到的前田達之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膠囊塔的住戶。

他試圖要求當地政府對拆除決定進行干預,找尋願意買下大樓的買家,甚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保護建築的申請,但均告失敗。

“我們沒有保護這種建築文化的相關法律,很遺憾,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現代建築之一將永遠消失。”

雖然膠囊塔無法避免被拆除的民運,但它的生命並未到此爲止,被拆下的膠囊房間將出現在日本多地,作爲住宿設施再利用。

部分膠囊將被捐到博物館和美術館,其中包括法國蓬皮杜中心等作爲館藏,繼續留在在人們的記憶中。

文、編輯/Cardi 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