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暴露了社會治理體系在順境中掩飾的很多客觀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我們過去的憂患意識不夠,沒有從深層次看到問題所在,更沒有與時俱進地發現新問題。”

3月以來,上海本土疫情暴發,防控形勢嚴峻和複雜,作爲首批市級指定收治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周浦醫院自本輪疫情以來,一直承擔着救治有症狀老年新冠患者的重任。

自3月25日起,按照市委有關會議精神要求,三甲醫院與各區對接,幫助開展醫療服務等工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分批次派出共計47名醫護人員支援周浦醫院。仁濟醫院副院長張繼東作爲醫療隊領隊,協助和支持周浦醫院的醫療救治工作。

4月25日晚,張繼東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專訪,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回家的他,喉嚨略帶沙啞。他開玩笑說,晚上睡不好,總擔心電話會突然響起。

對於新冠抗疫,張繼東是有豐富經驗的。他曾作爲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總領隊支援過武漢雷神山醫院,但即便是這樣,他也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這次上海的仗比武漢更難打!

“因爲你不知道敵人在哪裏,這個病毒(奧密克戎)傳播途徑非常隱匿,傳播力極強,雖然它對患者造成的肺部損害要比兩年前小很多。”張繼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新冠轉陰不難老人護理難

周浦醫院的病區裏收治的多爲老年患者,據張繼東介紹,60歲以上的患者佔比高達80%,其中,大部分患者還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慢阻肺和腦梗後遺症等多種慢性疾病,有的長期臥牀,需要專人護理。因此除了治療新冠,醫療隊還要治療患者各種難治癒的基礎性疾病,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對於這些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基礎疾病的高齡患者而言,他們需要更多的其實是護理和照料,例如需要吸痰、翻身、拍背和餵食等,這些工作我們現在都在做,但是擠佔了本來就緊缺的醫療資源。”張繼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周浦醫院,六七十歲的老人年齡已經算年輕的,張繼東稱,這些老年人核酸轉陰後,很多症狀也都緩解了,但高齡老人的情況更加複雜。

很多高齡老人經過治療,核酸也能轉陰,但是住院給他們帶來的附帶損害也很大。

據張繼東介紹,很多高齡老人原來家裏有護工照顧,轉運到醫院後熟悉自己的護工無法跟來,其他人也不熟悉老人的情況。“環境的改變、作息制度的改變、護理習慣的改變,使得老人的基礎疾病成爲救治的主要矛盾。”張繼東坦言。

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新冠的治療和用藥方面都是按照診療規範,有小分子藥物、中成藥、以及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包括俯臥位通氣等方法,這些都沒有問題,但高齡老人對護理的要求很高,需要專人照料,再說新冠病人特殊性,也不能到戶外活動,一直臥牀又不利於基礎疾病的好轉。

“這些是社會原本就存在的矛盾,疫情之下都集中在醫療機構,僅憑醫護人員是無法緩解這些矛盾的。”張繼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市級醫院醫療資源已超負荷

那些高齡老人核酸轉陰了之後怎麼辦?這也是張繼東碰到的棘手問題。患者轉陰了照理說應該離開定點醫院了,但是這些高齡老人碰到的問題也更加複雜。

“很多高齡老人是從家裏或者養老機構來的,轉陰後短期內回養老院的可能性不大,收治到其他非定點醫院也很困難,非定點醫院的醫療資源也很緊張,老人回家也可能面臨無人照看的情況,所以對於轉陰後一時無法找到去處的老人,我們還是讓他們在定點醫院按基礎疾病繼續治療住下去。”張繼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目前,周浦醫院的牀位仍在滿負荷運轉,好在多家方艙醫院轉爲準定點醫院,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定點醫院的牀位壓力。

張繼東向第一財經記者出具數據稱,周浦醫院平時覈定牀位是600張,最多可開放到700張左右,現在已經最大限度擴展牀位,最多時擴展到1100張,目前開放到860張牀位。

此輪疫情以來,周浦醫院累計住院人數超過2800人,已有近2000人出院。

作爲仁濟醫院副院長,張繼東有豐富的醫院管理和資源調配經驗,但此次疫情也讓他爲“人”所困。

張繼東稱,隔離病房ICU牀護比1:6,平時則需要1:2.5,治療同樣多的患者,定點醫院的醫護配備要比普通醫院高出一倍。“也就是普通醫院只要派1個人,我這裏至少要派2個人。”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另一方面,作爲醫療資源儲備最爲豐富的市級醫院,在自身“非戰鬥減員”的情況下,還需要向各方“供血”。張繼東所說的“非戰鬥減員”,是指醫護如果一旦發現陽性或者密接、次密接,同樣需要隔離,否則很容易出現“團滅”的情況;而“供血”主要是市級醫院的資源下沉,需要“輸血”的各方包括市級醫院結對的區定點醫院、方艙醫院、自己分院區改造的定點醫院以及母體醫院的門急診和住院等等,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人力。

“所以基本上以前一個池子的資源現在一下子要分配到四五個地方,但池子裏面的水也沒有多出來,這是疫情之後值得我們吸取教訓和總結經驗的。”他說。

張繼東表示,此次疫情也暴露了社會治理體系在順境中掩飾的很多客觀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我們過去的憂患意識不夠,沒有從深層次看到問題所在,更沒有與時俱進地發現新問題。”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抗擊疫情就是要考慮社會平戰結合的能力,以及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總之,大考面前,檢驗了我們社會平戰結合能力。”張繼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