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臨近畢業季,就業話題漸成爲國內教育界關注的話題。2022屆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1000萬人,預計1076萬人,相比2021屆同比增加167萬人。

具體到省份,一些高教大省、人口大省的大學生就業壓力已引起高度重視。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山東教育》雜誌2022年4月刊在卷首語部分刊發了山東省教育廳高校學生處處長李存嶺的文章《努力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走在前》。

文章介紹,2022年,山東省應屆高校畢業生達79.5萬人,規模創歷史新高。複雜的就業形勢之下,全省高校應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畢業生就業工作,堅持“兩手抓”“兩手硬”,體系化建構、全方位推進,努力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走在前。

作爲山東省教育廳在高校就業方面的直接負責人,李存嶺在文章中提出,各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要熟悉就業程序、節點,善於在關鍵時期使出關鍵招數抓好就業工作,紮實推進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努力營造“全員行動抓就業”的工作氛圍。各部門負責人要跑在一線,爲畢業生廣開就業渠道、搭橋鋪路,同時充分調動專家、教授積極性,廣開渠道、深挖資源,聚焦學科專業領域,精準化提供與畢業生匹配度高的崗位。

對於當下疫情造成的就業影響,李存嶺在文章中也有研判:每所高校積累的用人單位庫和校友資源是解決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疫情防控形勢下這些“存量崗位”已不能充分滿足畢業生就業需求,要在互聯網這個就業崗位“大寶藏”裏深入挖掘,爲學生提供“不落幕”的網上雙選會。發揮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和省級就業服務平臺的資源優勢,儘可能多地獲取就業資源和信息,助力學生實現“雲就業”。

李存嶺提出三條:一要建立就業評價的“指揮棒”,將就業工作質效納入高校各級考覈評價體系,與“全員就業責任制”密切結合起來,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覈評價制度,獎優罰劣、以考促建。

二要守住就業統計的“基本線”,通過就業平臺數據監控、實地走訪調研、畢業生抽樣訪查、舉報線索調查等方式,加大就業數據覈查力度,堅決杜絕畢業生就業數據“注水”造假。

三要樹立就業工作的“風向標”,建立科學導向,促進就業工作與招生培養、學科建設、專業設置等的聯動,促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有效銜接,全面提升高校育人質量。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山東省內各高校,教授、系主任,甚至高校領導近期都親赴一線抓學生就業工作。

例如,據齊魯師範學院消息,爲助力2022屆畢業生就業,4月22日上午,齊魯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林松柏帶領學生處、教務處和有關二級學院走訪調研用人單位,首批開拓就業崗位600多個,在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開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方面取得初步效果。

與會企業現場提供了詳細的人才需求清單,涉及跨境電商、國際貿易、銀行增值、投資信貸、數據分析等類崗位,給出了明確的薪酬、休假和六險一金等待遇承諾,對接學校商務英語、市場營銷、經濟與金融和計算機類多個專業,合計600多個崗位。

另據中國教育新聞網4月23日消息,“同學們,今天我作爲推薦人給大家帶來的企業是青島北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我院有30餘名優秀校友在該企業工作……”日前,一場特別的直播活動在青島理工大學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舉行,建築系主任王少飛採用雲端直播形式向學院2022屆畢業生推薦起了工作崗位。

消息介紹,青島理工大學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依託特有的“導師制”育人模式,成立由黨政一把手掛帥、全體導師組組長牽頭、就業輔導員全程協助、畢業設計指導教師“一對一”服務就業工作“突擊隊”,整合“專業、思政、行業、朋輩”導師資源,各位導師各司其職,主動精準對接就業單位,用學生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推薦崗位,開展送崗位、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四送服務”,累計帶來建築設計師、城鄉規劃師等95個崗位,涉及建築學、城鄉規劃等多個專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