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數碼 蘇航

4月25日,vivo正式發佈了X80系列手機,新機依然主打影像,不僅我們熟悉的蔡司加持,還有vivo新一代自研芯片V1+。但在影像之外,X80系列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賣點——雙芯。

這個“雙芯”其實是一語雙關,第一層意思是X80系列除了配備傳統SoC,還有一顆自研影像芯片,也就是剛剛提到的V1+;另一層意思是,X80系列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搭載高通驍龍8移動平臺,另一個版本搭載聯發科技天璣9000移動平臺。

耐人尋味的是,X80 Pro的兩個不同版本——驍龍版和天璣版——同樣的配置擁有同樣的價格。這讓我想起了手機行業裏一個有趣的現象:屏幕混用——同一個型號的手機使用不同廠家的屏幕,當然顯示效果也不盡相同。但它們有本質的區別,vivo明確的告訴消費者,你買到的是搭載哪顆芯片的版本,而不是讓消費者“抽獎”。

這是以往在移動芯片領域不曾出現的情況,從沒有哪家的旗艦移動芯片能和高通驍龍8系“平起平坐”,以前的聯發科技也不曾做到過。

那麼爲何這一次“發哥”成了?vivo與聯發科技又是怎樣“勾搭”起來的?在新品發佈前,新浪數碼受邀參加了“vivo雙芯×影像技術溝通會”,與聯發科技無線通信事業部技術規劃總監李俊男、產品規劃總監張耿豪,以及vivo X系列產品經理楊青進行了交流,深入瞭解雙方這次的合作。

1)爲什麼是vivo?

對於聯發科技來說,這次的合作意義重大。雖然在vivo之前就有搭載天璣9000的產品問世,但他們中的一個是作爲“殘血版”亮相,與驍龍8的版本有很大差別;另一個是把價格壓到比驍龍8版本更低的存在,這對於消費者來說自然是好事,價格越低越有性價比。但對於聯發科技來說,價格低就意味着,你可能還不夠格。

這時候vivo出現了,他跟“發哥”說,我覺得你可以,我們來合作吧。於是就有了X80系列和“身價飆升”的天璣9000。

當然,上面的這段是我以爲的,官方實際上是這麼說的:我們的理念是非常一致,不論是vivo還是MediaTek(聯發科技),都是創新實幹派,也就是說我們都致力於創新,同時也非常腳踏實地。我們都堅持以用戶爲導向、以用戶爲需求去驅動,我們彼此也看到了雙方的決心和信心,傾盡全力,攜手共創。

企業文化的契合是一方面,還有非常客觀的一點是,天璣9000的表現確實沒讓人失望。無論是手機廠商的宣傳,還是我們日常評測、跑原神的結果,都說明天璣9000不僅擁有和旗艦匹配的性能,而且能效比的表現還不錯。這在移動芯片“性能過剩,火力四射”的時代着實不易。

當然還有第三個原因,vivo和聯發科技合作已經很長時間了,雙方有了默契,這次合作是進一步的深化。

2)芯片調教不是一家的事

既然是深入合作,那自然得做出點成績。聯發科技的李俊男表示,雙方一開始就以“釋放天璣9000最強性能”爲目標,要打造全鏈路旗艦體驗。言外之意是,這次我們認真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樣保守調教,或者犧牲畫質換取幀率,得實打實的把芯片調好。

但是想把芯片調好,不是芯片廠商或者手機廠商一家的事,必須得雙方合作。芯片不像其他零件那樣,組裝起來就能用,它需要手機廠商和芯片廠商拿出時間、人員、成本和精力,仔細得打磨。這也解釋了爲何vivo的天璣9000產品比其他家要晚一些。

在合作方面,楊青透露,雙方投入了超過300人的精英團隊,經過超過350天的研發週期,大幅更新了軟件通路架構,最終纔將產品呈現在用戶面前。當然這也很自然的涉及到另一個問題——知識產權的歸屬。

李俊男表示,這個問題在推出天璣開放架構的時候,就深入討論過:客戶基於天璣開放架構上開發出來的差異化性能或應用,都是屬於客戶的知識產權。像這次在雙芯技術溝通會上提到的,雙方合作產出了很多新專利,都在保護範圍內。也就是說,這些差異化的東西不能成爲其他廠商拿來就用的“經驗包”。

3)vivo和聯發科技都做了什麼?

vivo和聯發科技在芯片上主要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對天璣9000性能的挖掘,包括性能、功耗、遊戲、拍照、視頻等等的體驗,雙方一起進行優化;第二件事是針對vivo的V1+自研影像芯片。這顆V1+芯片的本質是助力影像算法,它不能算是一顆完整的SoC,因爲它缺少關鍵CPU、GPU,但它可以和SoC溝通協作。

這些就是vivo和聯發科技的課題。vivo楊青舉了個例子,在遊戲優化上,搭載天璣9000的X80系列通過APU的AI運算能力,聯動內外部多枚處理器的協同工作,與GPU共同完成了遊戲的畫面渲染,進而釋放GPU一部分的負載。而通過對V+芯片的硬件和插針算法的調用,還能進一步穩定幀率。既保證性能,又平衡功耗。

vivo還開放了GPU Setting Panel,面向硬核玩家,讓用戶自行定義畫面的顯示效果,像各向異性過濾、紋理的過濾質量等,以此定製不同的遊戲效果。

而在影像上,V1+芯片的加持,讓手機變成了“夜視儀”——這是單靠天璣9000自身難以實現的。對於手機廠商自研芯片這件事,聯發科技也顯得非常坦然,張耿豪表示,探討更多可能,共同進步,這對於整個產業的發展來說,是相當正向的。

寫在最後:

站在數碼編輯的角度,聯發科技“支棱起來”,是我們願意看到的。畢竟競爭才能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就像英特爾AMD,才能把牙膏擠破。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自然也是樂見其成的,多一種選擇何樂而不爲呢?

當然,vivo和聯發科技的故事始終是廠商們在講,真正的產品表現如何,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新浪數碼後續的評測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