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思南:朝鮮閱兵,金正恩對外發出這一信號!)

直新聞是深圳衛視全媒體新聞品牌

張思南:朝鮮閱兵,金正恩對外發出這一信號!

(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出席活動。 圖源:韓聯社/朝中社)

直新聞:

對於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週一(25日)晚出席朝鮮人民軍建軍90週年閱兵式指出,“朝鮮發展核武旨在遏制戰爭,但核武的用途不能侷限於遏制戰爭”。有分析認爲朝鮮是在明確拒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對美韓進行“核威脅”,對此你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

我認爲,朝鮮從未明確支持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這樣就談不上“拒絕”;但另一方面,也不意味着朝鮮就要“首先使用核武器”,他們採取的是一種模糊的核政策,我們可以稱之爲“不優先使用核武器”原則。

讓我們首先來明確兩個概念,所謂“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意思是指,擁核國家不主動將核武器作爲一種戰爭手段,除非遭到其他國家的核攻擊。目前全球範圍內明確亮明奉行該原則的,只有中國。而反過來,則是將核武器作爲一種可接受的戰爭手段,不限於對其他國家的核攻擊進行核反擊,對其他有核國家,甚至是無核國家進行先發制人的核打擊。該原則最熱烈的擁護者是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也擁有着全球90%以上的核武器。

根據朝中社的報道,在4月25日晚的講話中,金正恩提及,“若任何勢力企圖侵害朝鮮的根本利益,我們不得不按次要目的使用核武器”。如果說朝鮮發展核武器的主旨,也就是“主要目的”,在於作爲一種被動威懾以“遏制戰爭”,那“次要目的”,我的解讀就是以攻爲守,在必要時消除外界對於朝鮮的安全威脅。換言之,金正恩對外發出的信號是,使用核武器不是朝鮮的主要目的,但在危急存亡之際,也不惜主動使用。

事實上在2020年10月朝鮮勞動黨75週年的閱兵式上,金正恩對於朝鮮的核政策進行了非常清楚的闡釋:“朝鮮對戰爭的威懾手段旨在保衛國家的獨立與生存權,保衛地區的和平,而絕不會錯誤地使用或是用作先發制人的打擊手段。”但金正恩隨後話鋒一轉,強調,“如果,如果”——他連用了兩個“如果”——“有任何勢力侵犯我們國家的安全,並試圖對我們動用武力,朝鮮將使用最爲強大的進攻手段,提前懲罰他們”。

張思南:朝鮮閱兵,金正恩對外發出這一信號!

朝鮮閱兵現場

直新聞:

一邊是模糊的“不優先使用核武器”原則,一邊是明確地反對“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您認爲朝鮮爲何採取這種看似矛盾的策略?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

在我看來,朝鮮採取這種模糊的核戰略有兩個原因。一是根本原因,朝鮮想借助模糊,但與此同時又不失激進的核戰略,來維持半島南北之間的整體軍力平衡。儘管在朝韓軍事對峙之中,朝鮮人民軍一直展現出某種強威懾性的姿態,但由於近幾十年來朝韓之間逐漸拉開的裝備差距以及駐韓美軍的存在,半島南北之間的常規軍力對比客觀上嚴重失衡。實際上這點在朝韓各自不同的軍事部署策略中也有所體現:韓國奉行抵近部署,全國超過三分之二的軍事力量集結在三八線以來150公里內的狹窄區域內;而朝鮮則採取階梯縱深部署,精銳力量被置於二線而非一線。

因此,朝鮮希望在自己充滿不確定性的核戰略面前,美韓因不願意被捲入核戰爭,而不去主動發動常規力量進攻集羣。

第二個原因則是朝鮮有意通過一種模糊性的核戰略,來對外進行超常規的戰略威脅。無論是在4月25日晚,還是2020年10月,金正恩有關朝鮮核戰略的闡述都給外界留下了極大的解讀空間:什麼是“次要目的”?朝鮮“最爲強大的進攻手段”是否就是核武器?“提前懲罰”又是怎麼個“提前”法?對於這些問題,外界沒有確切的答案,但也許朝鮮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化用美國政治學者約瑟夫·奈的話來說就是,你不知道朝鮮會不會使用核武器,我也不知道朝鮮會不會使用核武器,然而茲事體大,韓國不願意用自己的國運去賭朝鮮的模糊核戰略背後有着多大的戰略決心,美國就算想賭,也自然會面臨韓國的阻攔。某種意義上,朝鮮就是通過製造最大程度的不安全感,來迫使半島問題上的博弈對手採取相對保守的選項,從而贏得博弈過程中的相對優勢地位。

當然,我們誰也不願意看到這種博弈失控。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推動半島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是我們的一貫立場。

張思南:朝鮮閱兵,金正恩對外發出這一信號!

尹錫悅,資料圖

直新聞:

韓國候任總統尹錫悅日前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時報》採訪時指出,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可以是韓國的機遇,尹錫悅還表示,尋求在和美國總統拜登見面時討論如何加強韓美間的同盟關係。對此,你有何觀察?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同一年,世界上有兩個地方被人爲地一分爲二,一個是德國,另一個則是朝鮮半島。德國是戰敗國,分裂是它爲發動戰爭所要付出的代價。但朝鮮半島作爲當時日本的殖民地,可以說完全是戰爭的犧牲者,爲何也會面臨與德國一樣被分裂的命運呢?

答案在於,朝鮮半島的獨立與解放,不是靠自己,而是大國博弈的結果。美蘇以北緯38度線爲界,劃定了各自的佔領區,又在各自的佔領區上成立了朝韓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又在大國博弈的背景下長期對峙。與此同時,作爲戰敗國被分裂的德國,早在30多年前就已經實現了國家統一,而朝韓,似乎仍然遙遙無期。因大國博弈而淪爲殖民地,因大國博弈而分裂,因大國博弈而南北對抗。如果朝鮮民族能從自己的歷史中汲取什麼教訓的話,我想莫過於大國博弈所帶來的的苦難,而只要繼續捲入大國博弈,朝鮮半島的分裂就難以解決,苦難就不會有盡頭。

但遺憾的是,從韓國候任總統尹錫悅對《華爾街時報》的講述中,他顯然沒有,或者說不願意認識到這一點。事實上,這也不是尹錫悅第一次對美媒表示,自己尋求在中美競合關係中“選邊站”。在《華盛頓郵報》4月14日刊出的採訪中,尹錫悅就毫不避諱地談到,他認爲韓國應當背靠與美國的軍事同盟,對中國採取更爲強硬的政治立場。

某種意義上,尹錫悅的觀點代表了大國博弈在韓國人的大腦中所留下的殘酷印記。面對一個域內強國的崛起,韓國下意識地尋求域外強國的庇護,即便這意味着韓國將直接捲入兩個強國的衝突與對抗之中。悲哀的是,也許韓國社會都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因爲這就是韓國在過去一個多世紀裏的野蠻國際秩序中所學到的,在大國的殘酷博弈中,小國往往沒有選擇。

但中國不一樣,中國立志於構建一個開放的國際新秩序,致力於區域內乃至是全世界的共同發展。面向中國所倡導的未來,韓國不是沒有選擇,韓國可以選擇和中國在東亞區域的領導力進行積極整合,可以選擇成爲中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夥伴,韓國可以選擇一勞永逸地跳出自己作爲大國博弈犧牲品的歷史循環,與中國一道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集體安全機制,並在其中實現本民族的統一與繁榮昌盛。是選擇熟悉但是苦難的歷史延續,還是選擇一個陌生但不同的未來,韓國社會有理由需要謹慎,但也許更需要勇氣。

作者丨張思南,直新聞主筆,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

相關新聞

朝鮮25日夜間舉行閱兵 洲際導彈高超音速武器亮相

(觀察者網訊)據朝鮮勞動黨黨報《勞動新聞》4月26日報道,朝鮮于25日晚在首都平壤金日成廣場舉行閱兵式,紀念朝鮮人民革命軍建軍90週年,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25日晚出席朝鮮人民革命軍建軍90週年閱兵式並發表講話。

朝鮮人民軍在閱兵中展示了多種新型武器,包括火星-15洲際彈道導彈、火星炮-17彈道導彈、車載高超音速乘波體武器、“北極星”系列潛射彈道導彈。

金正恩在講話表明進一步發展核武的決心。金正恩表示,將繼續採取能以最快速度加強核武能力的措施。朝鮮發展核武旨在遏制戰爭,但若我們不想看到的情況發生,核武的用途不能侷限於遏制戰爭。若任何勢力企圖侵害朝鮮的根本利益,我們不得不按次要目的使用核武。朝鮮應時刻做好隨時使用核武堅守使命和發揮遏制力的準備。

金正恩出席閱兵活動


一種基於6軸底盤的高超音速武器,疑似採用火星-8彈體

火星炮-17洲際彈道導彈

兩臺火星-15洲際彈道導彈

圖源:勞動新聞

左上:疑似新型巡航導彈;右上:疑似新型防空導彈;左下:北極星系列潛射彈道導彈;右下:雙錐體構型潛射戰術導彈

金日成在1932年4月25日組建抗日遊擊隊,後來發展爲朝鮮人民革命軍,這是金日成組建的第一支革命武裝力量。2018年1月,勞動黨政治局決定將朝鮮人民軍的建軍節日期改回2月8日,2020年起將4月25日定爲國家法定節日和公休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