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LNG船製造再次迎來景氣週期,中國第一季度拿下開門紅。

據克拉克森數據,按載重噸量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13艘新LNG船訂單已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載重噸數。

此前,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LNG船上,韓國一直處於壟斷地位。但隨着中國船企加速發力,中國船舶工業在大型LNG船領域形成滬東中華、江南造船、大船集團“三足鼎立”的嶄新局面,一舉改變了單一企業“單槍匹馬”參與國際競爭的劣勢。

中國LNG船訂單暴漲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2022年1月-3月,中國造船業收穫了13艘LNGC訂單(Liquefied Natural Gas Carrier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直追2021年全年的訂單數量,這一年,中國僅收穫了14艘LNG船訂單。

按載重噸量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13艘新LNG船訂單合共載重105.8萬載重噸,而2016-2021年全年新增訂單載重噸數還不到百噸,分別爲17萬噸、37.9萬噸、11.8萬噸、26.1萬噸、34.8萬噸、86.5萬噸。

也就是說,中國LNG船在2022年頭三個月的新增訂單,已超過了過去六年任一單年總載重噸數。

在世界範圍內,LNG船製造這幾年也迎來新一輪的增長週期。克拉克森數據顯示,從新簽訂單量來看,2016年-2021年,全球LNG船簽單量分別是10艘、19艘、77艘、61艘、54艘、85艘;從交付量來看,全球LNG船分別交付了33艘、33艘、56艘、43艘、39艘、66艘。

不難看到,2018年全球LNG船簽單與交付量都迎來了新高,其中超大型LNG運輸船佔全球LNG船訂單量的85%。但可惜的是,當年拿下超大型LNG運輸船訂單的,均是韓國船企,中國和日本船企在這一船型上顆粒無收。

2018年,世界造船業的中心早已轉移到東亞,中日韓三國一直在爭奪造船市場的份額,中國在散貨船和集裝箱船上佔優勢,但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LNG船上,韓國一直處於壟斷地位。

當時,關於中、日造船業高端船型市場競爭力不如韓國,中國船企在LNG船產能佈局上存在戰略失誤等話題,一度成爲造船界熱點。

據克拉克森數據,中國作爲世界第一造船大國,中國船廠在2021年拿下了全球約52%(按載重噸計)的新造船訂單,但在LNG船領域,中國船廠與韓國船廠有顯著的差距,這主要表現在市場份額上,2021年全球LNG船訂單中,有高達88%的訂單被韓國船廠拿下。

來到2022年,中國船企終於發力,國內LNG船製造龍頭滬東中華領頭,江南造船、大船集團在大型LNG船建造上也實現了突破。

1月6日,滬東中華與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續簽1艘17.4萬立方米LNG船建造訂單;1月7日,中國海油中長期FOB資源配套LNG船項目正式簽約,滬東中華再度斬獲6艘17.4萬立方米大型LNG船訂單,相關合同涉及金額達75億元人民幣。

3月30日,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旗下ADNOC Logistics&Services簽訂2艘17.5萬立方米LNG船建造合同,實現了中國在大型LNG船領域的第一個面向純國際市場的訂單。

3月31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與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署2+2艘17.5萬立方米LNG船建造合同。

4月12日,世界最大LNG出口國卡塔爾正式宣佈,其“百船計劃”與中國LNG龍頭企業滬東中華簽訂的首批4艘LNG船訂單正式生效。

至此,中國船舶工業已在大型LNG船領域形成滬東中華、江南造船、大船集團“三足鼎立”的嶄新局面,一舉改變了單一企業“單槍匹馬”參與國際競爭的劣勢。

Agora(博衆智合)能源轉型論壇中國區總裁,曾擔任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主任的塗建軍近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經過國內有關各方的集體協作和大力攻關,中國造船業基本上攻克了製造LNG船的核心技術。儘管仍與韓國有差距,但差距已經不大。

未來全球LNG將供不應求

從中國到世界,LNG造船業這幾年均呈現高景氣度,這與全球LNG需求直線上升有關。

自《巴黎協定》生效後,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制定溫室氣體減排戰略。2021年歐盟委員會公佈旨在實現2030年55%減排目標的一攬子氣候立法提案草稿,將從立法層面推動航運綠色發展;中國近年來因環保要求,各地“煤改氣”、“油改氣”的規模增大,也讓天然氣需求迅速增加。

國際能源署(以下簡稱IEA)《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淨零排放路線圖》數據顯示,從目前到2050年,天然氣用量將大幅增長,煤炭用量下降,石油步入平臺期。天然氣需求量將從2020年的3.9萬億立方米,增加到2030年的4.6萬億立方米。

從貿易量上看,儘管近兩年疫情影響了全球工業生產,但LNG需求量依然不減。

殼牌發佈的2022年度《液化天然氣(LNG)前景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LNG貿易量爲3.6億噸,同比增幅爲0.06%;2021年,隨着多國從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中復甦,全球LNG貿易量更是同比增長6%至3.8億噸。

IEA指出,2021年全球天然氣需求持續火熱,但全球天然氣上游開發投資不及預期和LNG市場整體產能下降這兩大因素讓天然氣市場供應出現緊張,這已經成爲了目前天然氣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

此前,卡塔爾、澳大利亞、美國等主要LNG出口國都宣佈了擴產計劃,但受疫情影響,多家國際油氣巨頭均推遲了LNG項目的啓動,使得LNG產能增速緩慢。殼牌預計,LNG供需缺口將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出現,需要更多投資來增加供應,以滿足不斷增長的LNG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受俄烏衝突影響,歐盟正在加快替代能源的供應。

4月19日,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表示,正在歐盟層面推動對俄羅斯石油禁運,“我希望在未來幾周內,我們將說服我們的歐洲夥伴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4月25日,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對英國《泰晤士報》表示,歐盟正在研究對俄羅斯石油實施“智能制裁”,以實現“最大限度地對俄羅斯施壓,同時最小化對自己的損害”。儘管歐盟內部尚未對制裁俄羅斯石油的具體細節達成一致,但可以確定的是,降低禁止俄羅斯石油的成本,增加替代能源的供應將是歐盟未來努力的方向。

全球對LNG這種清潔能源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水漲船高之下,運輸用的LNG船需求也在直線上升,全球各主要進口國、運營船東提早下達訂單自然不在話下。

申萬宏源交運物流行業首席分析師閆海此前曾表示,上一輪的造船的高峯是2003年,2011年達到高點,按照20到25年的替代週期來算,2024年造船的景氣度替代需求也會加速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