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更快,誰更強,近日揭曉!

日前,安徽各地市統計局相繼公佈了經濟運行情況,決策雜誌梳理發現,安徽16地市一季度經濟“成績單”新鮮出爐。

你在的地市表現如何?一起來看。

滁州增速第一,10市跑贏全省增速

先從經濟增速來看,滁州以7.4%的增速高居全省第一;池州、蕪湖緊隨其後,增速分別爲7.2%、7%。在全省16地市中,只有這三個地市的增速超過7%。

六安增速達到6.2%,位居第四;安慶爲5.8%,阜陽、宣城增速同爲5.6%;宿州、淮南增速5.5%;合肥增速爲5.3%。

決策雜誌注意到,與全省經濟增速相比,這10個地市經濟增速跑贏全省5.2%的經濟增長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蚌埠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0.3%,經濟運行出現了正增長,來之不易。

再從經濟總量看,合肥一馬當先,繼續領跑全省。

2022年一季度,合肥經濟總量突破2500億元,達到2521.2億元,佔全省經濟總量的24.36%,也是全省唯一超過2500億元的地市。

蕪湖排在第二位,經濟總量突破1000億元,達到1059.7億元。2021年初,蕪湖打響“第二城”保衛戰,當年以11.6%的經濟增速,躍居長三角41座城市的第一位。當前,蕪湖正在奮力建設安徽“第二城”、省域副中心城市。

接下來,滁州再次“摘得探花”,爲851.3億元;阜陽居第四位,758.3億元;安慶、馬鞍山分列第五、第六位,分別爲653.8億元、609.6億元。宿州位列第七位,經濟總量爲535億元;亳州排在第八位,經濟總量爲508.6億元。

從全省來看,經濟總量格局保持相對穩定,與2021年排名相比,蚌埠下降1位,排在第9位,亳州上升1位,排在第8位,其他保持不變。

六安、池州、滁州和蕪湖表現亮眼

如果說經濟總量反映的是一個地市的基本面,那麼主要經濟指標體現的就是發展能量,這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2022年一季度,16地市表現如何?

先看經濟發展的核心指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抓發展首先必須抓產業,抓產業首先必須抓工業”。安徽奮力打造“三地一區”,工業增加值是核心指標。一季度,安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

在16個地市中,有8個地市超過全省增速8.1%。其中,六安增速居首,達到16.1%,池州以13.4%的增速排在第二位,蕪湖、滁州緊隨其後,增速都達到了11.6%。合肥以11.3%位居第五。這5個地市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再從各市的固定資產投資看。區域之爭,實質就是項目之爭。大項目、好項目多的地方,變化就快,發展就快。

2021年以來,安徽把“雙招雙引”作爲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形成項目、資金、人才等各類高端資源要素匯聚的強大引力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不斷增強。一季度,安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8%。

在16地市中,有10個地市超過全省增速。

其中,六安以21.2%的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滁州以17.4%的增速緊隨其後,池州位列第三,增速爲16.3%。

綜合來看,2022年一季度,在經濟增長的核心指標中,六安、池州、滁州和蕪湖表現亮眼,有多個關鍵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各地市前列。

從全省來看,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平穩開局,但保持經濟平穩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奮戰二季度,實現“雙過半”,安徽所有地市都必須抓重點抓關鍵抓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指標,奮力爭先,鼓足幹勁,落實“一改兩爲”,健全清單化、閉環式工作機制,有力有效抓好各項任務落實,才能在百舸爭流的區域經濟競標賽中爭先進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