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侯潤芳)4月27日,安永發布的《未來消費者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受近期多種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52%的全球受訪者表示消費能力有所下降。

相比於全球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則對未來預期相對樂觀,超一半 (59%) 的受訪者認爲一年後的個人財務狀況會更好。

安永的調查顯示,由於新冠病毒多次變異帶來經濟的不確定性和通貨膨脹,近三分之二 (60%) 的全球受訪者希望爲未來儲備更多資金,其中39%的受訪者已經將儲蓄作爲長期目標。52%的全球受訪者表示消費能力有所下降,進而影響了他們的消費決定。

“疫情的反覆影響着物價穩定及消費者未來預期,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受到衝擊,消費行爲更加謹慎。隨着近期不確定性漸增,消費者開始重新考慮‘奢侈品’和‘必需品’購買組合,也將價格作爲選擇品牌的重要考量因素。” 安永大中華區零售與消費品行業主管合夥人鄭銘駒表示。

《報告》顯示,隨着商品和服務成本的上升,消費者將繼續控制其消費水平,選擇更便宜的替代品,並減少非必需品的購物。受訪者減少消費的主要類目包括服裝 (38%)、美容和化妝品 (35%) 以及酒類 (30%)。在食用品方面,許多消費者也已經在尋找新鮮食品 (20%) 和包裝食品 (19%) 的低價替代品。

不過,《報告》還顯示,相較於發達國家,新興市場正強烈地感受着這種壓力,42%的中國受訪者認爲經濟負擔影響了他們的消費行爲。“相比於全球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更加樂觀,超一半 (59%) 的受訪者認爲一年後的個人財務狀況會更好,高於全球平均值 (48%)。與此同時,43%的中國消費者認爲,由於適當減少消費,當前自身的財務狀況改善。這項數據高於全球平均值九個百分點。” 鄭銘駒說。

還值得注意的是,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不斷引起全球範圍的關注,《報告》顯示,越來越多消費者意識到消費行爲對環境的影響,並將其納入消費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從全球的調研數據來看,大多數受訪者連續兩個季度將愛護地球放在影響消費第一位 (26%),超過了性價比優先 (24%) 和體驗至上 (20%)。在中國,這一現象尤爲明顯, 32%的受訪者表示在消費決策中會優先考慮可持續性和地球環境。

鄭銘駒也表示,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中國消費者表現出更高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並開始重新思考消費行爲本身,追求消費的可持續性和價值認同。未來,建議企業應把更多的目光放在自身的ESG表現上,以更加可持續和負責任的品牌形象吸引顧客,而消費者也將更多地通過正向的消費選擇來塑造和完善市場。

據悉,安永《未來消費者指數》跟蹤調研全球不同市場的消費者情緒和行爲變化,主要反映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18000名消費者的消費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