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孫磊   

當下,越來越多的車企瞄向了動力電池CTC(cell-to-chassis)技術。

4月25日,零跑汽車正式發佈了CTC技術,通過將電芯直接集成到車輛的底盤中,省去此前動力電池中的模組,進一步簡化電池包的內部結構。

在此之前,特斯拉CEO馬斯克在2020年9月的特斯拉電池日上發佈了結構性電池(structural battery),即CTC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2021年7月,在沃爾沃和大衆集團舉辦的戰略發展大會上,兩家傳統車企巨頭都不約而同地提及CTC,越來越多的車企把CTC作爲未來技術路線的重點方向。

去年底,寧德時代透露2025年前後計劃推出第四代高度集成化的CTC電池系統。圖爲寧德時代展示的CTP技術 每經記者 李碩 攝

電動車企瞄向CTC技術

公開資料顯示,新能源汽車中的動力電池爲“電芯-模組-整包”的三級Pack結構,通過層層分級的方式,由電池管理系統對動力電池進行管理。不過,其中難免出現動力電池佔用面積過大和空間浪費等問題。

爲了讓有限的汽車空間能承載更多電池,同時還不增加整體重量,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動力電池廠商,特斯拉、零跑汽車等車企都在尋找新的解決方案——CTC技術。

零跑科技電池產品線總經理宋憶寧解釋稱:“CTC技術,即cell-tochassis,是指將電池、底盤和下車身進行集成設計,簡化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的前沿技術。”簡單而言,CTC技術跳過了模組和電池包機構,直接將電芯集成在汽車底盤中,以底盤的上下板作爲電池殼體和蓋板,使得電芯直接成爲底盤結構件的一部分。

在2020年特斯拉電池日上,馬斯克用機翼形象解釋了CTC技術:“原本飛機會把燃料箱放置在機翼之中,但爲了更大程度利用空間,便拿掉燃料箱,直接用機翼儲存燃料,能容納的燃料便更多了。”

零跑汽車方面透露,在不改變車身結構的情況下,CTC技術可以讓電池佈置空間有所增加,以即將發佈的零跑C01爲例,可增加14.5%的佈置空間。在同等軸距的情況下,車輛可以佈置更多電池,獲得更多續航。

其次,由於簡化了電池結構,讓電池和車輛底盤合二爲一,車身的垂直空間可以增加10mm。而在續航方面,更高的電池空間利用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續航,另一方面由於電池結構減少可以在座艙和電池之間增加保溫層,在冬季能更好地爲電池保溫。因此,在配備了CTC技術之後,車輛的綜合續航可以提升10%。

天風證券觀點認爲,CTC技術是未來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隨着電動汽車對於便捷性、輕量化的要求提升,CTC將逐漸成爲技術研發和應用的重要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佈CTC技術時,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宣佈,零跑汽車將會向全行業開放CTC技術,希望更多的玩家參與進來,一起促進行業的繼續發展。

CTC並非適合所有車企

當前,隨着車身設計、智能座艙、輔助駕駛等技術逐步成熟,電動底盤技術競爭日益激烈,電池系統與驅動系統集成化、底盤系統滑板化成爲電動乘用車新的競爭熱點。其中,CTC的電池高度集成化技術是新一輪電動化底盤的核心技術之一。

2021年年底,寧德時代透露2025年前後計劃推出第四代高度集成化的CTC電池系統,2028年前後有望升級爲第五代智能化的CTC電動底盤系統。

寧德時代表示,CTC技術不僅會對電池進行重新排布,還會納入三電系統,通過智能化動力域控制器優化動力分配和降低能耗,目標2030年前完成技術開發。

此外,海外車企熱衷的滑板底盤也可以實現在一個相對較薄底盤上集成電池以及整車所需電動傳動系統。據瞭解,滑板底盤技術下,底盤之上的車身可以隨意變化,並按照不同的定製需求(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來調節底盤的性能參數,具備極強的兼容性和擴展性。

對車企而言,其需要在可以實現電動底盤一體化的CTC技術和車電分離之間作出選擇。CTC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以及底盤的通過性,提高駕乘體驗,但也面臨故障維修成本高、電池回收難等缺點。特斯拉的專利顯示,採用CTC方案之後,電池包作爲結構件的剛性、熱失控管理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以蔚來爲代表的車電分離方案給消費者最直觀的感受則是新能源汽車價格下降。目前,電池成本約佔到電動車成本的25%至40%,通過換電模式實現車電分離,可使電動車購置成本低於同級別的燃油車,解決買車貴的問題。這也更加有利於促進主機廠的銷量規模,進一步降低成本。

有分析認爲,沒有強大的品牌技術能力形成爆款車型的主機廠選擇CTC的風險極高。市場已經驗證了電池容量密度在不斷提升,一塊標準電池包用於不同車型的高效率模式是主機廠的必然選擇。

對此,寧德時代則在回答投資者關於研究CTC技術是否代表不看好換電模式、是否會導致電池更換、維修成本大幅增加等問題時表示,新能源車目前在多個方向探索,每個技術有自身不同特點和應用範圍,公司同時看好換電和CTC未來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