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謝瑩潔

編輯  吳悅

2021年,“芯片荒”從汽車行業發端,迅速席捲整個製造業。在此背景下,作爲芯片設計龍頭的瑞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03893.SH,下稱“瑞芯微”),迎來行業風口。

2021年年中,瑞芯微股價站上了186元/股,創上市以來新高;幾乎同時,監管層對其下發警示函,原因是員工持股平臺違規操作。

如今事件仍在發酵。彼時公司公佈了減持公告,其中關於股東是否是“一致行動人”的說法前後矛盾,上交所於近期下發警示函,指出公司存在信披違規。

儘管如此,公司依然對未來前景表達信心:“由於全年供應鏈的結構性缺貨,大大限制了營收增長,2021年的大幅增長已預示着公司開始進入新的快速增長週期。”

不過,部分研究機構下調了對公司的業績預測。

業績增長與紛紛減持

公開資料顯示,瑞芯微成立於2001年,2020年上市。作爲一家智能應用處理器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及其他芯片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公司採用Fabless的經營模式,即專門從事集成電路的研發設計,芯片的製造和封測環節均委託專業的企業完成。

2018年至2020年,公司營收分別爲12.7億元、14億元、18.63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92億元、2億元、3.2億元。

2021年,瑞芯微依舊保持業績增勢,營業收入達到27.2億元,同比增長46%,歸母淨利潤6.02億元,同比增長88.07%。

但另一方面,重要股東卻在“用腳投票”。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末,第二大股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減持瑞芯微125萬股,持股比例降至10.82%;同期,股東平潭騰興衆和投資合夥企業、華夏國證半導體基金也在減持,國泰半導體基金退出前十大股東的行列。

甚至有股東因“手滑”造成違規操作。證監會福建監管局2021年8月發佈《對廈門市潤科欣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潤科欣於2021年 6月23日至29日期間累計賣出瑞芯微股票132萬股,累計買入瑞芯微股票 9000股,違反了《證券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構成短線交易。

潤科欣是瑞芯微的員工持股平臺,目前是瑞芯微的第三大流通股股東。上述事件還引發了一起烏龍。

今年4月8日,瑞芯微股東上海武嶽峯、北京亦合被監管警示,原因是信披不實。

時間再次回溯至2021年8月,公司發佈股東減持公告,表示上海武嶽峯及北京亦合構成一致行動關係。而在前述違規減持事件被警示之後,瑞芯微又披露了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2021年11月23日公告顯示,上海武嶽峯及北京亦合不構成一致行動關係。

前後相悖的公告再次引來監管關注。上交所稱,瑞芯微股東上海武嶽峯與北京亦合對一致行動關係認定的信息披露前後不一致,未能如實披露其一致行動關係,也未及時披露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損害了投資者的知情權。

存貨大增與下游企業入局

雖然業績表現不錯,但值得注意的是,瑞芯微的存貨大幅增加。2021年存貨同比增長96%至4.74億元。

對此,部分研究機構表達了某種擔憂。光大證券最新研報指出,考慮到晶圓產能緊缺,上游代工廠漲價,調整公司2022年至2023年歸母淨利潤爲9.18億元( 下調13%) 、12.19億元( 下調6.5%) 。並提示:公司可能面臨產能提升不及預期、下游需求不及預期、新品量產不及預期的風險。

國產替代風口下,衆多企業紛紛湧入相關市場。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統計,2021年,國內芯片設計企業達到2810家,同比增長26.7%,已連續第二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激烈市場競爭下,瑞芯微爲了綁定上游廠商,2021年預付貨款同比增長近10倍至1.16億元,其他應收款同比增長16.5倍至2481萬元,公司指出主要系支付加工廠預定產能保證金所致。

瑞芯微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9億元,同比下降接近50%。

在此背景下,2021年,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47.13%,高於營收增速(45%),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0.78個百分點至40%。

財報提示風險稱,未來公司可能仍然面臨着晶圓代工生產和封裝測試廠產能緊缺的風險。同時,如果晶圓代工廠進一步上調報價而公司又無法將漲價壓力成功傳導至下游,屆時毛利率可能承壓。

瑞芯微的行業議價能力偏弱,由此可見一斑。

財報表示,根據IDC數據,2019年全球AIoT市場規模達到2264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達到4820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爲28.65%。成熟製程產能供應偏緊可能持續到2023年下半年;不過對於公司而言,2022年供應將同比大幅緩解。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瑞芯微以機器視覺和汽車電子作爲核心支柱產業,隨着下游車企紛紛入局造芯,產能供應偏緊可能大幅緩解。

2021年的缺芯危機,讓更多汽車廠商意識到芯片的重要性。2021年12月7日,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受此輪缺芯危機刺激,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車廠商中,約一半會組建芯片設計團隊,以增強對供應鏈的控制。

三天後,由吉利控股集團間接投資的芯擎科技在武漢發佈首款智能座艙芯片,採用7納米工藝,對標同樣是7納米的高通8155座艙芯片。

“當前,汽車產業邊界已被顛覆,汽車競爭的核心是智能化和電動化,而智能化和電動化的核心是芯片和操作系統。”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說。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特斯拉拋棄英偉達,轉向自研自動駕駛芯片;小鵬和蔚來緊隨其後,也啓動了自動駕駛芯片研發。

行業人才緊缺與管理難題

下游企業紛紛入局造芯,未來瑞芯微將如何突圍?財報表示,公司將加快車載產品的市場佈局,在智能駕艙、智能中控和視覺產品上力爭實現明顯銷售增長,並加強在汽車領域的技術和客戶積累,進一步擴寬車載產品線。

2021年,瑞芯微投入的研發費用爲5.6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達20.63%,同比增長約50%。

值得一提的是,巨頭下場造芯加劇了原本就緊張的人才缺口。

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等編制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直接從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員約54.1萬,同比增長5.7%,但到2023年前後,根據產業發展態勢推算,需求將達到76.65萬人左右,形成約20萬人的缺口。

瑞芯微指出,公司以目前不足千人的規模應對需要數倍人員的產品、產業發展要求。隨着近年來國內半導體市場的需求快速增長,以及國內IC設計公司數量迅速增加,人才缺口巨大,半導體行業的人才薪酬呈指數上漲。

作爲應對,瑞芯微上市後推出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形成“薪資+獎金+福利+股票”的綜合薪酬體系,第一期激勵下員工股權激勵取得的收入平均已達其全年收入的50%,形成在同行業有競爭力的激勵機制。

不過,對員工的強激勵也給公司帶來管理難題。如在2021年 6月23日至29日期間,員工持股平臺潤科欣賣出132萬股,又買入 9000股。因構成短線交易,被監管層警示。

公司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未來擬採取哪些措施來回報廣大投資者?業績增長與重要股東紛紛減持的局面,是否仍會延續?顯然還需要一些時間,瑞芯微才能給出更明確的答案。(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