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呂秀倫

現年45歲的吳剛,自從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就消失在公衆視野9個月。

雖然,目前官方尚未公告調查結果,但吳剛治下的九鼎系卻並不太平,先是九鼎投資終止神祕重大事項,而後最賺錢的九州證券也賣身於武漢國資。

昔日證監會最年輕的處長、PE大鱷吳剛,曾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作風兇悍。不到10年,他用驚人的速度搭建九鼎系的金控集團,幾乎拿到了全部金融牌照;而馬明哲執掌的中國平安用了28年才聚齊全部金融牌照。藉助PE工廠模式,吳剛建立了千億九鼎帝國。

但步子邁太大,容易跌倒。時至今日,他或許都沒想通自己親手創辦的九鼎系,是如何從私募第一梯隊跌落神壇。

截至4月27日,九鼎集團已從市值千億神話縮水至55億,與巔峯時期相比已是雲泥之別。而主板上市的九鼎投資借殼之初,股價曾一飛沖天,最高漲至超77元/股,如今股價只有13.28元/股,最新市值57億。

49億賣身國資

4月25日的一則出售公告,讓九鼎集團這家已被遺忘許久的新三板掛牌公司重回投資者視野。

公告顯示,九鼎集團計劃以48.9 億元轉讓九州證券72.5%股權。其中,武漢開發投資計劃受讓九州證券50%股權,武漢光谷金融控股集團計劃受讓12.5%股權,武漢三恆投資和武漢中天昱誠商業管理計劃分別受讓5%股權。

巧合的是,本次四位收購方均有武漢國資背景。

其中,武漢開發投資是武漢金控集團全資子公司,實控人爲武漢國資委;武漢光谷金融控股是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直屬國有企業;武漢三恆投資是武漢市江漢區財政局下屬企業;武漢中天昱誠商業管理的實際控制人是武漢市江漢區國資局。

收購完成後,九州證券將成首家武漢市屬國資控股的券商。其中,武漢開發投資將成爲九州證券控股股東,九鼎集團仍將持有九州證券16.52%股權。

但吳剛“甩包袱”的舉動似乎並不順遂。次日,監管層針對該交易對九鼎集團發佈問詢函,連發三問,要求其說明交易目的,定價合理性,以及主營業務是否因此發生變化等。截至發稿,九州證券和九鼎集團均未有回覆。

轉讓前,九州證券股東爲九鼎集團、中石化集團、衆合九州,分別持股85.7626%、10.9792%、3.2582%。穿透可知,三股東衆合九州背後由九鼎集團100%持股。

值得一提的是,九州證券的另一股東中石化此前也在轉讓九州證券股權。

2021年10月,中石化將持有九州證券10.98%股權擺上北京產權交易所的貨架上,轉讓底價4.74億元。目前,這一轉讓信息已經下架,而九州證券10.98%股權仍在中石化名下。

樂居財經瞭解到,九州證券成立於2002年,前身爲三江源證券經紀有限公司;2014年底,青海證監局覈准九鼎集團對九州證券增資3.6億元,成爲九州證券控股股東。

作爲國內“首家PE系券商”,背靠大股東九鼎集團,九州證券具有顯著的投資屬性。但是近幾年來,因爲九鼎集團陷入經營困境,九州證券也在動盪的形勢下陷入艱難時刻,陸續經歷易主山東高速未果、因踩雷被暫停部分業務資格等艱難時刻。

2017年,九州證券通過兩個資管計劃向大宗商品交易服務平臺金銀島提供融資,次年金銀島爆雷違約,九州證券向其輸血的兩個資管計劃未能按時清算,導致債權人四處追債,追討對象還包括九州證券的母公司九鼎集團。

截至2021年底,九州證券未經審計的總資產約66.04億元,淨資產37.99億元,2021年度實現營收7.13億元,淨利潤1.2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九州證券爲代表的證券業務是九鼎集團去年營收最高的板塊。

對於此次忍痛“割愛”,九鼎集團則回應稱,“本次交易的目的是爲了進一步落實公司去金融、去槓桿、聚焦投資主業的經營戰略,有利於進一步降低資產負債率,有利於公司進一步聚焦投資主業。”

從地產到私募

九鼎集團曾經是新三板明星公司,於2014年4月29日登陸新三板,有新三板“PE第一股”之稱,最高飆漲至950元/股,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大關。

不過,隨後由於九鼎集團“瘋狂”擴張受質疑、股轉公司整改新三板私募機構、超長時間停牌等原因,近幾年風光不再。

除了九州證券,九鼎集團(全稱“同創九鼎投資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還有一家控股子公司——九鼎投資(全稱“昆吾九鼎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備受外界關注。

3月底,九鼎投資公告表示擬籌劃重大事項,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股票停牌。而九鼎集團在年報中談及2022年重點工作中,曾提及爲主要控股項目引入戰略投資者。這讓外界不免猜想,九鼎投資是否也跟九鼎證券一般,要引入新戰投進行重組。

然而短短數日後,九鼎投資於4月6日表示,各方就相關事項未能達成一致,決定終止本次重大事項,公司股票於次日復牌。有股民調侃,“停牌停了個寂寞。”

早在七年前,九鼎集團以41.5億元代價拿下中江地產母公司中江集團100%股權,借殼中江地產A股上市,成爲資本市場津津樂道的經典案例。

但九鼎入主中江地產後,並未在地產業務上進行擴張,而是仍在做彼時“遺留”下的項目。隨後,通過“九鼎系”一系列操作後,中江地產以9億元買下九鼎集團的PE資產昆吾九鼎,上市公司更名“九鼎投資”。

在股權上,九鼎集團100%持股中江,而中江則持有九鼎投資59.1248%股權。

這樣的資本運作也幫助吳剛建立起了一個價值千億的金融帝國。2015胡潤百富榜中,九鼎集團以931.5億元高居新三板公司市值排行榜首,吳剛則以180億身家位列榜單第120位,成爲新三板首富。

眼下,從房企轉型成私募機構的七年,九鼎投資過得怎樣?數據顯示,2021年,九鼎投資營收約2.06億元,同比下降38.79%%;淨利潤約6210.16萬元,同比減少28.42%。

九鼎投資從事的主營業務有二,其一爲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其二爲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分業務來看,2021年,九鼎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實現營收1.83億元,同比減少41.8%,實現淨利潤0.92億元,同比減少37.2%。另外,房地產業務實現營收0.23億元,同比增加3.77%,淨利潤虧損0.3億元。

據樂居財經獲悉,目前九鼎投資旗下僅有“紫金城”一個項目,且全資子公司“江西江中置業”也已經註銷。

其在年報中透露,將繼續推進“紫金城”項目後續地塊的開發及銷售,包括推動一期一號樓的預售、開展五期住宅土地的獲取及開發建設工作;同時將繼續推動紫金城商業項目的變現工作;甚至可能涉及獲取新的地塊。

事實上,紫金城項目由來已久,並非九鼎投資時所獲得的新項目,而是還在中江地產時的產物。將原江西紙業500多畝工業用地轉變爲商業用地用於開發算起,數年多時間,中江地產僅開發了“紫金城”一個項目,而這個項目也一度成爲該企業想甩掉的“包袱”。

一邊是業績窘境;另一邊,九鼎投資也陷入與前員工勞動合同糾紛的漩渦。

誰曾想到,在2016年憑藉1.76億的年終獎刷爆金融圈的九鼎投資,竟然也淪落到欠員工業績獎金的地步。

去年3月8日婦女節,九鼎投資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昆吾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昆吾九鼎”)銀行基本賬戶4240萬元資金解除凍結。同時,南昌紫金城B座31套房地產被法院查封。

事實上,該筆款項凍結起因爲昆吾九鼎前員工尤紫雨與昆吾九鼎、昆吾九鼎深圳分公司勞動糾紛案所致。

尤紫雨認爲完成了相應增發項目融資、增資擴股項目,但昆吾九鼎、昆吾九鼎深圳分公司未按其確認的獎勵制度支付業績獎金4240萬元,於是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該筆款項自2019年2月14日起被凍結。

2020年底,九鼎投資主動向法院申請,自願將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董家窯路112號紫金城B座31套房地產爲昆吾九鼎提供擔保,予以置換被凍結的資金4240萬元。因此,昆吾九鼎銀行基本賬戶4240萬元解除凍結,紫金城B座31套房地產資產被法院查封。

私募大鱷

多事之秋下的“九鼎系”,實控人吳剛再被調查,不免爲公司蒙上一層“陰霾”。

去年9月底,九鼎集團和九鼎投資同時公告,公司董事長吳剛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其相關行爲涉嫌違反基金相關法律法規。

接近相關內情的人士稱,這次立案調查,可能涉及吳剛違反基金公司治理規定。“吳剛並未在旗下的公募基金公司擔任管理職務,但其曾指示要求旗下公募基金公司發行的某支基金產品清算事宜,以儘早收回資金,降低風險。”

根據基金相關法律法規,公募基金管理人的股東不得未依法經股東會或董事會決議擅自干預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經營活動,其指示要求清算等行爲涉嫌違反上述規定。

這已經是九鼎投資一週內發佈的第三封處罰整改公告。

在前兩封公告中,九鼎集團吳剛、現任董事長蔡蕾、董事黃曉捷、覃正宇、吳強、董祕易凌傑、前任董祕古志鵬等高管,和九鼎集團、九鼎投資兩家上市公司均被監管給予了警示或處罰。

事實上,早在去年伊始,九鼎集團控股股東同創九鼎因利用他人賬戶從事證券交易,遭證監會沒收違法所得5.01億元,並處以1億元罰款;還因2014年九鼎集團的信披違規,吳剛等人被處以不同程度的罰款。

“九鼎系”當下的處境與其掌舵人吳剛密不可分,他本人頗具傳奇色彩。

70後吳剛出生於四川巴中,因受制於家境,初中畢業後便就讀一所中專院校。在此期間,他先後憑藉自學考出數學大專文憑,法律、會計本科文憑。

1998年,吳剛又考上了西南財大的研究生,畢業後他進入閩發證券投資銀行部工作。期間,他還讀了北大的在職金融博士。一年多後,吳剛便進入了證監會工作,並用五年時間從基層員工做到證監會最年輕的處長。

2007年,吳剛下海,聯合弟弟吳強、友人黃曉捷等創立九鼎集團,以“掃街式”項目調研和“上市流水線”式的包裝運作,開創了獨有的“PE工廠”模式,就是在所有領域能投資的地方都投資一遍。

有機構投資者將九鼎的資本運作特點總結爲,一是資本退出時機把握比較好,一般總能在比較好的時點高位套現;二是敢於用槓桿,用最小的資產去賭最大收益。

但這種形式也有不少弊端,因爲經常搶單,提高報價,經常被同行詬病。

吳剛作爲企業靈魂人物,可想而知,九鼎集團自然狼性十足,業務覆蓋金融、保險、證券等多重領域,一度被認爲是新三板開通後的最大得益方。

早年間,吳剛還曾因“一整就是一千億”引起了不小的熱議。

2018年5月,一篇名爲《我這一整就是一千億疑似九鼎實控人吳剛音頻流出》文章在社交媒體流傳。文章稱,價差是盈利的核心來源,價差包括基礎價差和泡沫價差……基礎價差堅持一買二,如果碰上運氣好或者運作好,可以以一個高價賣給傻瓜。

對於上述內容,九鼎集團澄清說,網絡流傳的公司高管吳剛的發言錄音來源於該次年會活動,但內容經過後期剪輯,斷章取義,與吳剛發言現場情況大相徑庭。

但吳剛內心最大的夙願是,九鼎集團要做改進版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在資產端和資金端進行雙線佈局,規劃未來長期將考慮實現各業務板塊單獨上市。

曾經的私募王者墜落,外界好奇吳剛及其一手打造的九鼎帝國,究竟是傳奇還是灰色密佈。或許,隨着調查結果公佈,就會有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