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去年淨利增速明顯放緩,隆基股份預計九月投產新技術電池

4月28日,隆基股份(601012.SH)公佈2021年年報及2022年一季度財報。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809.32億元,同比增長48.27%,實現歸母淨利潤90.86億元,同比增長6.24%。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隆基去年的淨利潤增速對比前兩年明顯放緩。在2019年和2020年,公司淨利潤增速分別達106.40%和61.99%,去年6.24%的利潤增速可謂踩了“急剎車”。

據2021年年報,光伏產業鏈原材料供給不足拉高硅料成本、大宗商品漲價、行業開工率下降,是拖累隆基股份業績的重要原因。

“目前無法判斷產業鏈上游降價的具體時間。” 隆基股份董事長鍾寶申在業績說明會中表示,高毛利吸引產能擴張,但是最終都會迴歸到正常的利潤區間,在這中間肯定會有降價的過程。

去年光伏產業鏈利潤整體向上遊原材料端轉移,組件環節成本的上漲侵蝕了企業利潤。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21年我國地面光伏系統的初始全投資成本爲4.15元/W左右,較2020年上漲0.16元/W,漲幅爲4%,其中組件約佔投資成本的46%,較2020年上升約7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去年的物流成本快速上漲。鍾寶申表示:“去年物流花了34個億,比前年多了140%多。原因是沒有提前做長租船約的安排,可能多付出了10%的成本,去年四季度和全球重要的船東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物流費用過高的問題不會再發生。”

美國海關依據暫扣令(WRO)等國際貿易摩擦因素,同樣對公司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因爲處理時間非常長,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WRO對公司造成非常大的挑戰,兩個季度滯港費和倉儲費就有3億多人民幣。” 鍾寶申在業績說明會上進一步表示:“現在的情況是幾乎每單都會被查扣,需按照要求做證據鏈申報,審批後放行。今年一季度,公司發往美國的貨物僅200MW,大部分貨物被美方質押在了港口,等待進行WRO審覈。”

因此,作爲行業龍頭的隆基股份終未能實現2020年定下的850億元營收目標,90.86億元的淨利表現也低於金融機構此前普遍給出的盈利預期(110億元上下)。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東吳證券預計隆基股份2021-2023年歸母淨利潤110億元、152.35億元、204.42億元;方正證券預計公司2021-2023年淨利潤115.86億元、149.30億元、180.67億元;開源證券預計公司2021-2023年歸母淨利潤116.12億元、147.03億元、188.55億。

隆基股份的業務涵蓋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營產品單晶硅棒、硅片生產基地主要集中於陝西、寧夏、雲南和馬來西亞。2021年,公司營收以組件和硅片爲主。年報顯示,太陽能組件及電池實現營收584.54億元,佔總營收的72.23%;硅片及硅棒實現營收170.28億元,佔總營收的21.04%。

4月28日,隆基股份一併公佈了2022年一季度財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5.95億元,同比增長17.29%;實現淨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6.46%。

組件出貨方面,鍾寶申表示:“我們一季度組件出貨沒有達到目標。”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實現單晶組件出貨量6.44GW,其中對外銷售6.35GW,自用0.09GW。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績說明會中,隆基股份表示新技術電池預計在今年三季度投產。西鹹項目預計於今年9月一次性投產,到明年3月累計至少19GW的新電池產能。 新電池產能主要用於滿足中高端分佈式電站組件,其餘的電池產能用於地面電站組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