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侯嘉成

4月27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撰文《數字港元的四條必答題》解釋研究數字港元的用意。

餘偉文表示,零售央行數字貨幣(rCBDC)和現有電子支付方式在法律層面上有技術分別。央行數字貨幣(CBDC)是由央行發行或提供支持,記在央行的賬簿內,所以信用風險是零;在銀行或電子貨幣包內的存款,則是記在銀行或發行營運商等金融機構的賬簿內,因此存款與現金的兌換性取決於該金融機構自身的風險。

餘偉文指出,各國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的原因不盡相同,中國內地推行CBDC則旨在提升央行支付系統的效率,並作爲大型科技公司所營運的零售支付系統的後備。

“香港金管局研究數字港元的目標旨在探索如何爲數字經濟注入更多創新的動力,併爲應對‘穩定幣’等新型貨幣可能帶來的挑戰作出部署。” 餘偉文說,數字港元要能夠互補現有零售電子支付的不足,或者比現有的電子支付方式更爲方便,才能吸引市民使用,在百花齊放的零售支付生態中佔一席位。

在數字港元面臨的挑戰上,餘偉文表示,要在風險管理和方便利民之間取得平衡;審慎分析參與者(例如央行、電子支付營運商、銀行及商家等)取得用戶數據的程度(例如用戶身份及交易歷史);還要考慮數字港元應否具備“可編程”(programmable)的特點,留意程序故障、網絡安全風險等潛在風險。

餘偉文指出,香港金管局尚未就推出數字港元作出任何決定,制訂CBDC的發展及監管方向需作多方權衡,尤其是政策事項及所衍生的利弊。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字人民幣仍處於試點階段;美國最近表示在符合國家利益的情況下會研發央行數碼貨幣;歐洲央行目前正進行長達五年的調查和測試,預計到2026年底纔會決定是否推行央行數碼貨幣;英倫銀行早於兩年前已展開了公衆諮詢,但最近表示即使最終決定推出零售央行數碼貨幣,最快也要到2025至2030年之間纔可推行。由此可見,推行央行數碼貨幣與否,必須經過全面及深思熟慮的探討方能勾畫下一步路線圖。” 餘偉文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