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愚

· 這是第4477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3k+·

1776年,亞當·斯密在經濟學開山之作《國富論》中第一次提出了勞動分工的概念,並系統闡述了勞動分工對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進國民財富的巨大作用。

20世紀初,亨利·福特開始使用流水線生產著名的T型車,把生產一輛汽車分成8772個工時,裝配時間由12小時降爲一個半小時,生產效率飛速提高,福特汽車的產量很快佔到了全世界的一半。

資本獲得了更高回報,工人得到了更好就業,消費者買到了更便宜的汽車,大家的福祉都得到了提升。時至今日,勞動分工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人類經濟發展史上不斷湧現的新工種、新行業、新產業,無一不是傳統行業突破常規發展路徑、謀求“第二增長曲線”所進行的新的勞動分工。

這兩年風生水起、頻頻站到“C位”的預製菜行業即是如此。

撕開包裝,直接下鍋,最短只需幾分鐘,看起來頗爲複雜的菜式就能端上桌,這就是有預製菜加持的做飯流程。

所謂預製菜,是指以農、畜、禽、水產品爲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醃製、成型、調味等)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這中間省去了消費者採購、分揀、洗淨、加工原始食材的時間和煩惱,簡化了烹飪步驟,人們只需通過簡單地加熱、蒸炒便能直接端上餐桌。

對於生產者來說,這是“預製菜”,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就是省時省力的“省心菜”“即食菜”“方便菜”。就像保潔是把衛生清潔工作外包、月嫂是把母嬰照護外包一樣,預製菜就是把烹飪的前期工作進行外包,都是快節奏社會催生的新勞動分工。新勞動分工成規模之後就會產業化,新的產業意味着新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隨着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就出現了淨菜配送加工廠。2000年後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業開始湧現,但由於相關配套條件不成熟,行業整體發展較爲緩慢。

近年來,伴隨消費升級、生活節奏加快和疫情居家喫飯需求,以及速凍鎖鮮、冷鏈物流等技術應用不斷成熟,預製菜產業開始邁入快軌道。

據天貓十大新年貨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期間,預製菜的銷量同比增長16倍;美團買菜數據顯示,2021年預製菜增速較2020年增長了4倍;盒馬2022年貨消費數據顯示,預製菜銷售同比增長345%;叮咚買菜今年春節期間高端預製菜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倍,而且客單價同比增長1倍……

預製菜消費端爆發的背後是生產端資本的加速湧入。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預製菜相關企業註冊量逐年增長。2011年註冊量爲1796家,2015年突破4000家,2018年突破8000家,2020年註冊量達到十年之最,全年新註冊1.25萬家,截至2022年3月,中國預製菜相關企業已超7萬家。

其中,山東預製菜企業高達9246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其次爲河南、江蘇、廣東和安徽,分別有相關企業6894家、5863家、5369家和4479家。

而在山東省內,濰坊以1518家的企業數量領跑全省。

“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在預製菜產業上,山東和濰坊能有這樣的成績並非偶然。

作爲全國首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元的省份,山東以佔全國1%的淡水和6%的耕地,貢獻了8%的糧食、9%的肉類、12%的水果、13%的蔬菜、14%的水產品和19%的花生……山東農業連續32年領跑全國,農產品出口連續23年全國第一。

作爲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濰坊以佔全國1‰的淡水、1.7‰的土地,貢獻了全國7.2‰的糧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19‰的農產品出口額……蔬菜、禽肉出口量分別佔全國的1/8、1/6左右,農機產業總產值佔全國的1/4,成爲全國知名的“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園子”和“種子庫”。

以老百姓日常消費量最大的蔬菜和肉類爲例,濰坊的優勢格外突出,全市豬牛羊禽肉年產量110萬噸,蔬菜年產量1200萬噸,均佔全省的1/7,是全國4座年產蔬菜千萬噸級、年產肉百萬噸級城市之一。

而且濰坊12個縣市區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區域品牌產業,形成了羣星閃耀、衆星捧月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矩陣,也讓濰坊成了全國首個市縣兩級均有代表本地農產品整體形象的區域公用品牌城市。

比如,壽光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是全國人民的“菜籃子”,入選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公佈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羣建設名單,以及山東省現代農業強縣名單;

比如,諸城擁有江北地區最大的海鮮冷鏈物流園,是全國最大的澱粉生產基地、速凍肉丸生產基地和禽類屠宰設備製造基地,建有485處畜禽規模化生產基地、594個百畝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年可屠宰肉雞3億隻、生豬700萬頭,低溫肉製品、速凍調理品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

比如,安丘是“中國蔬菜出口第一縣”,蔬菜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貨值常年佔全省1/7以上,“安丘大姜”首批入選中國受歐盟保護地理標誌產品。去年11月,安丘綠色食品加工特色產業集羣入選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羣名單;

還有昌邑大姜、青州花卉和銀瓜、臨朐奶牛和大棚櫻桃、昌樂西瓜和甜瓜、寒亭區和濰城區的濰縣蘿蔔、坊子區的都市休閒農業、峽山區的有機蔬菜、濱海區的鹽鹼地特色農業……都形成了膾炙人口的農產品品牌。

作爲貫通一二三產的新產業,預製菜的發力不僅需要強大的農業做基礎,更需要先進的製造業來實現預製菜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化。筆者調研的幾家預製菜生產企業,無一不提到生產設備對產品品質的重要性。

而濰坊作爲歷史底蘊深厚的製造業名城,工業經濟總量約佔全省的十分之一、全國的百分之一,擁有省級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90家(其中國家級17家、省級83家),全省第一。與預製菜生產息息相關的食品加工是其3個千億級產業集羣之一,現代食品加工產業被列入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產業集羣。

發力預製菜,濰坊不光有這些內在的產業基礎,對外,濰坊還有着強大的產業向心力。

筆者在坊子區調研一家從湖南長沙來濰坊創業的預製菜生產企業時,詢問其選擇濰坊的原因,負責人說了四點:

第一,濰坊的土地價格相對便宜;

第二,濰坊的區位好,位於山東的中心,方便向全省各個地市配送;

第三,我們生產的原材料來自壽光;

第四,濰坊的物流非常便宜,比外面差不多便宜30%。

濰坊物流便宜,一方面是因爲作爲山東的物流集散地,物流行業的規模效應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則是地利因素使然。

今年3月,濰坊作爲環渤海地區重要節點城市、連接山東半島和內陸地區的重要樞紐,成功入列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預製菜雖然只是串聯“菜籃子”和“菜盤子”的紐帶、只是行業再分工的小切口,但串起的卻是一二三產融合的價值鏈,切開的則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製菜行業規模爲3459億元,同比增長18.1%,預計2026年我國預製菜的市場規模將破萬億,達到1.07萬億元。

如果說,預製菜行業現在的爆發是“天時”,濰坊的農業、製造業和物流產業基礎是“地利”,那麼政府的大力扶持、用心培育就是產業發展的“人和”因素了。

面對這個萬億體量的大蛋糕,濰坊政府果斷出擊,用一系列快速行動宣告——搶佔全國預製菜產業制高點,將其打造成推動濰坊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

2月22日,山東預製菜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濰坊諸城舉行。

2月份召開的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濰坊對預製菜等新產業新業態提出了明確發展要求,將其擺在了拉動城市發展更重要的位置。

4月初,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與濰坊市人民政府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立足濰坊農業產業化發展優勢,共建全國第一個預製菜產業名城

4月7日,濰坊市委、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濰坊市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這是全國第一個強力推出預製菜產業發展行動指南的地級市。

《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濰坊打造“中華預製菜產業第一城”的目標,力爭到2024年,全市預製菜市場主體數量達3000家左右,預製菜全產業鏈規模突破3000億元。

4月23日,濰坊舉辦中國(濰坊)預製菜產業發展大會,正式鳴槍起跑。

市委市政府進行頂層設計、全局規劃,各個縣市區紛紛落實、積極行動。

諸城深挖在食品加工領域的先發優勢,全力打造山東預製菜產業集羣雁形方陣,力爭“十四五”期間打造成500億級的預製菜產業集羣;

壽光提出突出蔬菜、肉類、水產三大產業鏈條,打造300億級預製菜產業集羣;

安丘計劃投資100億元建設中日韓高端預製菜食品產業園,實施企業“倍增行動”“育苗計劃”,加快培育一批預製菜行業的瞪羚企業、單項冠軍;

昌邑編制了預製菜產業“七張清單”和《三年行動計劃》,擬打造300億級預製菜產業新集羣……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40年前,濰坊率先進行農業產業化嘗試,開創了著名的“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40年後的今天,“黑馬”濰坊沒有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固步自封,而是再次引領時代、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搶抓預製菜萬億產業制高點,謀求經濟持續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

期待“天時地利人和”的濰坊早日將“中華預製菜產業第一城”從藍圖變爲現實,再創一個農業產業化的新標杆、新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