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歐相互較量的過程中,俄羅斯的“斷氣”決定是否會蔓延至其他國家?王永中認爲,“短期來看,在雙方不走極端的情況下,預料暫時不會輕易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

俄羅斯對歐洲國家的“斷氣第一炮”打響。

當地時間4月27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發表聲明,宣佈自當日起暫停向保加利亞和波蘭供應天然氣

聲明中表示,截至26日,該公司未收到保加利亞及波蘭兩國的天然氣公司用盧布支付的4月份天然氣貨款。俄方決定自27日起暫停向以上2家公司供應天然氣,直至其依據相關程序完成支付。受此影響,歐洲天然氣價格大漲24%。

3月3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與“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以盧布進行天然氣貿易結算的總統令。普京表示,要購買俄天然氣,“不友好”國家和地區須在俄銀行開設盧布賬戶,新規4月1日起生效。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此次發表的聲明,成爲了俄羅斯反制裁的又一顯著動作。

第一輪“斷氣”:暫不影響歐洲整體能源市場

俄烏衝突以來,波蘭在對俄製裁方面一直表現得十分積極,同時也是率先宣佈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的歐盟國家。疊加這次拒絕以盧布支付天然氣貿易,波蘭被首先列入了暫停能源供應的“不友好”國家之一。

從量上看,俄羅斯的天然氣斷供對波蘭打擊力度頗大。有數據顯示,波蘭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的天然氣供應合同爲每年102億立方米,約佔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50%。

但從當地政府的回應來看,波蘭對被“斷氣”底氣十足。波蘭氣候部長安娜·莫斯克瓦表示,波蘭一直以來都在爲停用俄天然氣做準備,目前波蘭的天然氣儲備非常充足,佔全部儲能的80%,但這也並不意味着波蘭會立即動用天然氣儲備,因爲目前的能源來源非常多樣化,不會出現天然氣供應不足的情況,甚至還有盈餘。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波蘭目前的“安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波蘭目前的天然氣庫存量比較高;第二,隨着天氣轉暖,波蘭和歐洲整體取暖需求在下降;第三,波蘭擁有一條“波羅的海”管道,可以從挪威進口天然氣。

波蘭的“後招”,即這條“波羅的海”管道,是一條從挪威經丹麥到波蘭的天然氣管道。在去年年底,該項目的海底部分管道鋪設工程已正式完工。該管道原定於今年10月投入運營,每年能向波蘭輸送高達100億立方米天然氣。波蘭政府正在考慮提前啓用這條管道的可能性。

“除此以外,在2018年,波蘭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和美國的亞瑟港液化天然氣項目簽署了一份向波蘭輸送天然氣的20年合同,按照計劃,這批天然氣會在明年開始輸送,可以達到每年27億立方米的水平。其實,在擺脫對俄能源依賴方面,波蘭比較早就已經有所動作。”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受訪專家們認爲,短期來看,俄羅斯的天然氣斷供對波蘭影響不大。此外,作爲遭俄羅斯“停氣”的另一個歐洲國家,保加利亞也表示,已採取措施尋找替代來源,目前不需要限制天然氣消費。

“事實上,波蘭、保加利亞的天然氣需求量在歐洲的整體需求量中佔比偏低,預料對歐洲能源市場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王永中稱。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在俄羅斯的2021年天然氣出口結構中,波蘭僅佔4%左右的比例,保加利亞比例同樣不高。

“保氣”之策:德法等國或採取“折中路線”

此次“斷氣”,緣起俄羅斯爲反制西方國家金融制裁而做出的關於“盧布購氣”的決定。

3月3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與“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以盧布進行天然氣貿易結算的總統令。一直以來,俄羅斯都是歐洲的重要能源供應國,歐盟官方數據顯示,歐盟約45%的煤炭進口、45%的天然氣進口,以及25%的石油進口都依賴俄羅斯。總統令的下發,無疑是俄羅斯反制裁歐盟的一次關鍵“落子”。

一邊是對俄製裁層層加碼,一邊是自身能源困境難解,俄烏衝突發生以來,歐洲多國在對俄能源制裁方面都顯得進退維谷。而關於是否要以盧布來向俄羅斯購買天然氣,從目前多個國家的反應來看,大家都在尋求適合自己的路徑。

英國似乎已經選擇了同意。4月22日,英國財政部公佈的一份文件顯示,英國已向俄羅斯相關銀行授權於5月底前使用盧布支付俄羅斯天然氣款項。

而對於德國、法國等其他歐洲大國特別是能源需求大國,或許會以“折中路線”來保障自身的天然氣穩定。王永中指出,“比如說,形式上依然反對以盧布來結算天然氣,但實踐上可能會採取先以歐元付款,再由俄方兌換爲盧布的方法來購買天然氣。”

這其實也是歐盟給出的指導意見,即歐盟公司有可能用歐元或美元付款,然後再由俄羅斯方面將其兌換成盧布,這樣既可以滿足俄方要求,也不會違反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規定。

根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相關人士透露的最新消息,已有4名歐洲天然氣買家遵從了俄總統普京的要求,向俄方支付了盧布。此外,10名歐洲買家在俄天然氣工業銀行開設了賬戶,以滿足俄羅斯的支付要求。

在俄歐相互較量的過程中,俄羅斯的“斷氣”決定是否會蔓延至其他國家?王永中認爲,“短期來看,在雙方不走極端的情況下,預料暫時不會輕易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

但王成強也提醒,若俄烏地緣危機和西方對俄羅斯制裁與反制裁沒有得到緩解的機會,更多歐洲國家被暫停能源供應的風險仍然存在。

歐洲的能源“去俄化”仍在路上

在俄烏衝突持續的情況下,歐洲能源最終是否能與俄羅斯完全“脫鉤”成爲了關鍵所在。

“目前來講,歐洲和俄羅斯在天然氣上是高度的相互依賴。一方面,俄羅斯不願意失去歐洲這一龐大的市場,另一方面,儘管歐洲國家多次強調要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但短期來看也不希望完全中斷購買。”王永中表示。

王成強同樣認爲,歐洲如果快速暫停自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將需要快速全面地尋求能源替代,這將促使其面臨結構性的供應短缺風險。

“以天然氣爲例,東歐大概從俄進口了總需求57%的天然氣,西歐從俄進口了總需求25%的天然氣,南歐從俄進口了總需求21%的天然氣,不同區域國家停用俄氣,困難程度有差異。但總體而言,若俄羅斯能源供應完全中斷,對歐洲來說,都將意味着能源危機的深化,同時還會削弱歐洲經濟的增長動能,短期代價將是高昂的。”王成強稱。

壓力之下,歐盟正在努力改變自身的能源系統。3月8日,歐盟委員會推出了一份“REPowerEU”計劃,該計劃方案指出,將通過天然氣供應多樣化、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等途徑來提高歐盟能源系統的彈性。

歐盟委員會方面表示,藉助這一計劃,歐盟可以逐步消除至少1550億立方米的化石燃料使用量,相當於2021年從俄羅斯進口的量,其中近三分之二的降幅可以在一年內實現,從而結束歐盟對俄羅斯能源的過度依賴。但該計劃的實踐效果與起效時間,都還有待商榷。

對俄羅斯而言,新的出口國(地區)也成爲了需要思考的問題。“傳統上歐洲一直是俄羅斯能源的重要市場,但由於歐洲想降低自身對俄羅斯的能源需求,目前這個市場正在萎縮。在這個情況下,俄羅斯爲了保障自身能源市場的安全,相信會逐步尋求出口市場的多元化。”王永中指出。

(作者:何柳穎 編輯:李瑩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