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葛瑤 

近期,國際知名投行高盛摩根大通陸續放出上海招聘崗位。儘管受疫情擾動,外資巨頭持續加碼中國的決心依然不減。

業內人士表示,面對已經開始“內卷”的美國投行市場,不少外資投行紛紛將眼光轉向新興地區,對中國內地長期佈局態度堅決。外資投行堅定佈局內地市場的信心,來源於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的中國金融市場以及中國業務的巨量增長。

坐不下的辦公室

“我們上海辦公室原來很擠,人都坐不下,不過現在已經在裝修,準備多放些位置進去。”一位外資投行人士如此形容其位於上海自貿區的辦公地點。

擁擠的辦公室,是外資投行不斷“生長”的中國內地業務的縮影。這一趨勢,並未因疫情擾動而放緩。一家外資投行員工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公司內部持續鼓勵員工從香港遷到上海,內地團隊的長期擴充計劃並未發生改變。

4月以來,上述兩大國際知名投行廣發“英雄帖”,爲團隊擴容做準備。在高盛官方微信公衆號近期刊出的招聘信息中,僅上海一地便有50個職位虛位以待,涉及投研、資產管理等多個部門;疊加北京、深圳、香港合計放出約40個職位,總數近百。

接近高盛的人士表示,高盛對中國市場的中長期規劃不受疫情影響。高盛集團此前公開發表計劃稱,2024年前中國員工人數將增至600人。據悉,現階段高盛的招聘步伐已經超前於原定計劃。

摩根大通近期亦發佈招聘啓事,放出了位於北京、上海、廣州的約30個職位,其中21個位於上海辦公室。

瞄準新興市場

業內人士認爲,加速佈局中國內地的背後,是國際投行“用腳投票”,表達了自己對快速發展的中國專業金融服務市場的看好。

“國際投行之間也有‘內卷’,大家都在尋找新的增長點。”一位資深外資投行人士坦言,在美國等成熟市場,固化的競爭格局較難撼動,如果有人想要超越行業龍頭比如高盛、摩根大通,是很難的事情。對於已經成爲龍頭的頂尖投行而言,增長空間也相對有限。

業界普遍認爲,中國專業金融服務仍在快速發展之中,市場存在較大的想象空間。不管是從風險分散的角度,還是從未來增長點的角度,中國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因此許多大投行提前佈局中國市場,希望搶佔先機。

另外,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深化,爲外資帶來更多活動空間。一位外資投行員工李明(化名)分享自己感受到的變化:“外資在中國市場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這些對國際投行而言具備持續吸引力。”

中國業務大幅增長

據一位外資人士透露,隨着近兩年中國業務量增加,外資投行嚐到甜頭。盈利機會在逐漸浮現,肯定不會因爲短期市場起伏或疫情衝擊就放緩佈局中國內地的步伐。

這一說法得到了外資投行從業者小王的認同。“一些外資投行的中國業務這兩年營收是創紀錄的,科技板塊的投行業務做得非常好。在成本相對不變的情況下,收入出現增長,做得不錯的投行都扭虧爲盈。”

外資投行業務增長,一方面得益於近兩年A股IPO融資額迅速增長。A股市場體量龐大,即使外資投行與本土券商相比並不佔優,但仍然能從中獲得不錯的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