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陸肖肖 北京報道

目前,國內五大上市風電整機企業2021年年報全部出爐,包括金風科技明陽智能、電氣風電、運達股份東方電氣,多數企業的營收和淨利表現良好,僅金風科技的營收數據有所下降。

但在行業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下,也存在着陸上海上裝機潮後需求被透支、整機廠商價格戰加劇、產業鏈價格上漲、國際競爭形勢複雜等行業潛在問題。在補貼全面退坡後,國內風機廠商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裝機潮透支行業需求

在中國減碳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業的地位空前提高。從數據來看,2021年的中國風電行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風電裝機再創新高,全國(除港、澳、臺地區外)新增裝機15911臺,容量5592萬千瓦,同比增長2.7%;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4144萬千瓦,佔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74.1%,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1448萬千瓦,佔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25.9%。

總體來看,2020年的陸上風電裝機潮和2021年的海上風電裝機潮,都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當年的企業業績,也透支了部分市場需求。作爲風電行業的龍頭企業,金風科技業績表現代表着行業的整體發展態勢,其去年營收505.70億元,同比下降10.1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48.87億元,同比下降9.13%。其他頭部整機廠商的營收數據相對好看,東方電氣、明陽智能、電氣風電、運達股份的營收分別上漲了29.02%、20.93%、15.89%和39.75%。

爲什麼銷售收入出現下滑呢?對此,金風科技副總裁兼董事會祕書馬金儒在業績發佈會上回應稱,2020年是陸上搶裝的最後一年,使得2020年的併網裝機容量達到了歷史最高,2021年陸上進入平價第一年,併網裝機容量下降34%,同時機組價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不利的情況下,公司積極拓展市場,收入略有下降,同時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淨利潤上升17%。

淨利潤方面,五家整機廠商的表現都可圈可點,明陽智能和運達股份的表現最爲突出。2021年,明陽智能淨利潤爲31.01億元,同比增長125.69%;運達股份淨利潤爲4.90億元,同比增長183.13%。金風科技、東方電氣、電氣風電的淨利同比分別增長了16.65%、22.93%和21.68%。

但對於後續2022年的企業發展情況,部分企業的信心並不十分充足。對於2022年的營業收入能否保持穩定增長的問題,電氣風電董事長金孝龍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經過2020年陸上風機和2021年海上風機的裝機高峯,以及受2021年海上項目招標量下降的影響,預計2022年相對2021年的出貨量會有所下降。一季度的疫情暫時對公司生產經營沒有影響。

企業面臨上游產業鏈漲價風險

從2022年的發展形勢來看,企業間的價格戰不斷,風機價格屢創新低,也限制了未來企業的盈利能力。

電氣風電錶示,在國家補貼全面退出後,陸上風機降價趨勢不見減緩,海上風機價格也可能持續走低。同時供應鏈大宗商品價格呈現快速上漲態勢,且存在繼續漲價的風險。在市場風機售價下降以及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雙重壓力下,風電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大基地風電項目中,我們第一個面臨的挑戰就是,在陸上風電建設中,風機設備價格已經從十年前的6000元降到了現在的2000元。在這樣大幅度的降價的同時,如何避免惡性競爭,不打價格戰,並且持續保持讓裝備製造業、零部件製造商有一定的盈利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在下游風機價格不斷壓低的情況下,讓企業更爲擔心的是,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提升,上游供應鏈大幅提價的風險在加大,過度的競爭讓企業面臨着更大的經營壓力。

運達股份表示,若核心部件的供應商大幅提價,將降低公司產品的毛利率,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另外,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性大,若未來延續上漲趨勢,將對風電機組製造商採購成本造成較大的壓力。

電氣風電也提到,2021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整體處於高位運行,下游行業面臨着較高的成本壓力。公司產品涉及的主要原材料銅、碳鋼、硅鋼漲幅均超40%左右,對成本控制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公司將緊密跟蹤原材料動態,適時通過戰略合作協議等方式鎖定相關核心零部件價格。

國際競爭形勢日趨複雜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一條涵蓋風電開發建設、設備製造、技術研發、檢測認證、配套服務的成熟產業鏈,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裝備製造基地。隨着產業升級,中國風電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數據,2021年,7家整機制造企業分別向13個國家出口了風電機組,中國向海外出口風電機組886臺,容量爲3268MW,同比上漲175.2%;截至2021年底,中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已出口的風電機組共計3614臺,累計容量達到9642MW。

但在疫情的影響下,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國際形勢,訂單大量在海外的風電企業也受到了影響。身爲國際產業鏈的一環,中國企業的生產受到國際供應環境的影響,尤其是芯片短缺等影響着企業的生產供應。在市場側,中國風電企業也面臨着更加複雜的競爭形勢。

明陽智能表示,公司已成立了專門負責海外市場的業務部門,旨在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嘗試各類風機出海相關業務模式。近年來,世界政治格局日益複雜,疊加全球新冠疫情的反覆,給海外業務的拓展帶來了較大難度。另一方面,海外風電開發中的商務環境與國內相差較大,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綜上來看,海外市場的拓展進度也存在不及預期的風險。

電氣風電則更加擔心來自供應鏈方面的風險,其財報中指出,從全行業層面來看,芯片及部分大宗原材料仍然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國際關係與國際貿易形勢的複雜化使該類原材料採購週期存在不確定性,未來可能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造成影響。

除此之外,海運價格、國外複雜的環境等都深刻影響着風電企業的海外境遇。一位長期在海外的風電從業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全球海運價格飛漲的情況下,風電企業所受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最嚴重的時候,很多船在港口等待進港要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時間,比路上的時間還要長,企業運輸成本大增。國外的資源運輸、物流吊裝等資源有限,需要提前很久來準備。另外,很多國家的財務、稅務、法務等各方面體系不同於國內,一些國家的複雜程度特別高,在項目融資、貨幣結算、結款方式等方面,企業都要重新適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