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 題:“動態清零”是中國抗疫的制勝“法寶”——國新辦發佈會回應疫情防控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顧天成

今年2月底以來,我國本輪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性和隱匿性更強,防控工作經歷嚴峻考驗。

當前全國疫情形勢如何?怎樣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如何保障抗疫和正常醫療服務“兩不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9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回應熱點問題。

4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負責人雷正龍、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介紹堅持“動態清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全國疫情呈波動下降趨勢

“目前,吉林及其他多地聚集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清零攻堅戰初見成效,全國疫情呈波動下降趨勢。”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說。

李斌表示,發現一起、撲滅一起的“動態清零”,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於國家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是中國防控疫情的制勝“法寶”。

從武漢保衛戰,到常態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戰德爾塔、奧密克戎的全鏈條精準防控,實踐證明,“動態清零”是當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優選擇,是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務必守住的底線。

李斌表示,“動態清零”不是絕對的“零感染”。在豐富的防控實踐中,我國積累了一套卓有成效的防控措施,並根據病毒新變化、疫情新情況,因時因勢對防控措施不斷優化升級,在最短時間內撲滅疫情,以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抗擊奧密克戎不等於全域封控、全員核酸

推進“動態清零”,如何進一步保障效率和溫度?

“面對疫情,我們嚴管控、有力度,同時提供貼心、暖心的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負責人雷正龍介紹,隨着對新冠病毒認識不斷深入,防控政策措施也在不斷進行調整完善,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這其中,一是不斷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科學劃定中高風險地區,精準劃分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二是儘量減少疫情對公衆的影響,全力保障疫情期間羣衆生活物資和正常看病就醫需求;三是規範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做到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核酸檢測“即採即走即追”等。

“抗擊奧密克戎並不意味着是全市全員的核酸,更不意味着是全市全域的封控。”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說,總體上來看,疫情發現得越早,傳播鏈條就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在精準可控的範圍內展開核酸檢測、抗原自測和相應的管控措施。

“‘動態清零’總方針特別強調的是精準,要精準平衡抗疫和經濟發展、正常生產生活之間的關係。”梁萬年說。

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不推諉、不延誤

一些發生疫情的地區,羣衆反映日常就醫受到影響。讓羣衆緊急就醫“打得通、聯繫上、找到人、看上病”是當務之急。對此,李斌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明確要求,主要從四個方面保障羣衆就醫需求:

一是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要求各地設立“黃碼”醫院,開通“雲門診”,對於急危重症患者,在覈酸檢測結果不明的情況下,要及時啓動和規範使用急診、搶救室、手術室、病房設立的緩衝區域。

二是要滿足特殊羣體的就醫需求。對封控區內血液透析的患者、放化療等腫瘤患者,以及孕產婦和新生兒等特殊羣體,地方疫情防控部門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切實落實好連續的醫療服務保障。

三是完善發生疫情地區的醫療保障。提高統籌層級,加強部門聯動,科學設置120等急救電話和便民服務的渠道。

四是統籌醫療機構內部的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工作。進一步強化醫療機構內的疫情監測預警,完善突發疫情處置的流程,一旦發現確診病例,立即啓動應急預案。

面對疫情衝擊,老年人等“脆弱人羣”的疫苗接種覆蓋率需進一步提高。據介紹,截至28日,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接種覆蓋人數達到22708.8萬人,完成全程接種21515.5萬人,分別佔86.01%和81.49%。

“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就老年人疫苗接種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大家共同努力,進一步提高重點人羣、老年人羣的新冠疫苗接種率,爲疫情防控助力。”雷正龍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