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興傑

馬克龍成功連任,極右翼“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取得歷史性成績,拿到了42%的選票。馬克龍連任是勝利,勒龐朝着愛麗捨宮又進了一步,也是勝利。在馬克龍和勒龐的勝利背後是一個更加裂變的法國,馬克龍的法國和勒龐的法國似乎處於平行世界之中。馬克龍連任之後,歐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至少在未來五年,法國還可以充當歐盟的發動機和穩定器,在歐盟遭遇一系列挑戰,德國政壇變動之後,馬克龍的連任算是歐盟的一個好消息。

馬克龍執政五年來,“黃馬甲運動”、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當下的歐俄關係危機貫穿了其執政過程。法國大選之年恰逢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而烏克蘭局勢爲馬克龍施展外交才能創造了機會。在今年2月上旬,馬克龍進行了一系列穿梭外交,如果烏克蘭局勢沒有急轉直下,而是在馬克龍斡旋之下得到控制的話,馬克龍或許在第一輪投票中就可以贏得大勝。但是烏克蘭局勢的變化超出了馬克龍的預期,原本挾外交勝利的威望決戰大選的前景黯淡下來,馬克龍不得不投入到一場驚心動魄的大選中,雖然成功連任,但着實不易。

首先,馬克龍的連任之路並不比五年前的“黑馬”之路順暢。此次第一輪投票後,沒有人贏得多數票,馬克龍和勒龐進入第二輪投票環節。勒龐所在的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第三次進入第二輪投票,而其中兩次是馬克龍與勒龐的遭遇戰,更重要的是,勒龐上次在第二輪得票率爲34%,而這一次達到了42%,這也是“國民聯盟”最接近獲勝的高得票率,在勒龐的領導下,“國民聯盟”已經躋身於主流大黨之列,這是法國政黨版圖的重大變化。另外,這次大選中,左翼的“不屈法國”黨獲得了22%的選票,成爲第三大黨。極右翼和極左翼得票率大幅度提升的背後則是法國社會的分裂。馬克龍在第二輪投票之前曾提到,法國的大選形勢與2016年特朗普入主白宮的情形相似,雖然馬克龍最終獲勝,但是足見連任之路並非坦途。

其次,法國選舉地理的邊界更加清晰,馬克龍的法國主要在西部以及大城市,勒龐的法國主要在東北部和地中海沿岸,這種情形與美國有相似之處,極右翼的票倉在農業和去工業化地區。從社會階層來看,馬克龍的支持者主要來自退休人員、受過高等教育的中上階層,而勒龐的選票主要來自社會的中下層,建制派和民粹派之爭的背後是經濟社會結構的斷裂。馬克龍執政五年,法國的社會撕裂並沒有得到彌合,而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後,經濟社會的分化反而愈加嚴重。馬克龍拿到了58%的選票,但實際上只贏得了半個法國,他誓言要做全體法國人的總統,不過這只是美好的願望。

最後,法國大選與歐盟的走向深度捆綁,在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之際,如果疑歐派的勒龐當選,那是對馬克龍的雙重否定:對其在法國執政績效的否定,也是對馬克龍歐盟政策的否定。正基於此,在投票前,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領導人非常罕見地公開發聲,呼籲法國人不要給勒龐投票。這算不算是對法國選舉政治的干預呢?這種舉動背後並不是德國等國對法國的關心,而是對法國“變天”的恐懼感。如果馬克龍不能連任,誰來領導歐盟呢?英國已經脫歐,德國政壇大變,總理朔爾茨難以重振德國在歐盟的“精氣神”,現在只有馬克龍可以擔當“老歐洲”的代言人了。法國大選的重要性背後是歐盟領導力和戰略自主性的匱乏,馬克龍連任之後,歐盟領導人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體上向馬克龍道喜,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寫道:“在這個動盪時期,我們需要一個穩定的歐洲,以及一個完全致力於建立一個更具主權和戰略性的歐盟的法國。”

馬克龍連任算是動盪的歐洲的一個穩定因素,至少可以爲歐盟和世界提供一個穩定的預期,因爲各國對馬克龍的風格和思路有了更多的瞭解和理解,而勒龐雖然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選票,但是她以及所在的政黨依然有比較濃的民粹主義的標籤。對於馬克龍而言,贏得總統大選並不是戰鬥的結束,6月份將迎來國民議會選舉,只有保持前進黨的多數席位,才能推進艱難的經濟社會改革,尤其是養老金和退休改革。

馬克龍的勝利在某種程度上也依賴於選民的恐懼心理,勒龐及其“國民聯盟”的政治綱領相比於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調整,但是在歐俄關係危機、歐盟內部震盪之際,疑歐的聲音都會被放大,尤其是歐洲的極右翼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比較曖昧。如果沒有歐俄關係危機,勒龐或許會獲得更多選票。除此之外,自2016年以來的民粹主義風潮逐漸平息或者轉型,勒龐和馬克龍在一些政治綱領的主張趨同,選舉政治也是一個相互磨合和吸納的過程。傳統大黨逐漸邊緣化,甚至泡沫化,建制派和民粹派之間的界線也變得愈加模糊。

對於歐盟以及大西洋兩岸關係來說,馬克龍比勒龐有更穩定的預期,馬克龍主張歐盟的戰略自主和主權,藉助歐盟的平臺展開大國外交,試圖代表歐盟重歸大國外交的中心。歐盟現在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於,歐盟與俄羅斯處於激烈的碰撞之中,如果烏克蘭加入歐盟,歐盟的權力中心將更加多元化,甚至從西向東轉移,老歐洲與新歐洲之間的力量平衡會被打破。與此同時,英美和俄羅斯對歐盟的同時夾擊,也會讓馬克龍的歐盟戰略自主面臨重重困難。馬克龍和勒龐的雙重“勝利”,其背後是法國和歐盟的持續裂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