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富裕”研讨会暨《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新书发布会上,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小鲁表示,收入分配体制实际上不是一个单独的体制,它和整个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

王小鲁介绍,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发现收入差距并不是无条件的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收入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这些制度因素也影响着收入差距。

“我们也发现在中国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省份,特别是东南沿海这些市场化走在前面的省份,收入差距相对比较小。而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市场化改革比较落后的省份,收入差距比较大。它说明,收入差距的过度扩大,实际上并不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而是由一系列制度缺陷等因素造成的。”他表示,书中通过模型分析,使用灰色收入指数证明了灰色收入相对高的省份,收入差距更大。

“从2000到2011年,我们分别做了三次收入分配调查和分析,用统计的方法,通过住户调查数据,再加上计量模型分析的方法,推算出居民收入的真实状况和部分高收入居民的灰色收入的数量。”王小鲁表示,所谓灰色收入,是由于制度不健全,造成腐败问题,同时造成了一些合法和非法界限不清楚的灰色地带,把它称为灰色收入。

他坦言,实际上大量的灰色收入,可能是还没有被证实的非法收入,但只有通过法律的途径明确之后,才能判定哪些是非法收入。

“几次分析发现,高收入居民手里的灰色收入数量巨大,大约在4万亿到6万亿之间,数量在考察期间是上升的,其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大致在12%左右。”王小鲁强调,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靠推动体制改革。

作为《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一书的作者,王小鲁认为,中国收入分配体制包括五个问题,主要是:计划体制还是市场体制,原始市场还是现代市场,权贵资本主义还是受监督的权力和市场公平竞争,社会福利缺失或是过高福利,国富和民富的关系。

他表示,不能用政府分配来代替市场分配,不能搞平均主义,搞均贫富,而是需要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回到平均主义和低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

“现代市场经济承认竞争带来的收入差距,但不能放任差距无限扩大,而是通过再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来保护每个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和基本生活条件,把收入差距限制在合理范围内。”王小鲁认为,需要一套覆盖全民,给每个人提供基本服务和保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但同时也要避免超过经济承受能力的过高福利,因为这种过高福利是一种“寅吃卯粮”和“养懒汉”的体制。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是传统的富国强兵,而是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和进步。因此必须通过改革形成一套制度,保证政府收入有节制,公共资源的使用有限制,严格用于公共目的、符合公众利益。国家权力必须始终为这个根本目的服务。”他说。 (新浪财经 刘丽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