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

有這麼一羣“勞模”

他們不駕駛飛機

卻用高超的技術託舉戰鷹翱翔藍天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

用專業和專注爲每一次“平安”保駕護航

詮釋着使命責任、忠誠擔當

他們就是“戰鷹守護神”——機務兵!

一起走近這些“幕後英雄”

他們是助力戰鷹高飛的“神醫巧匠”

在第75集團軍某空突旅

無論清晨還是深夜

無論寒天還是酷暑

總能看到機務人員忙碌的身影

如果說飛行員的戰場在藍天

那麼他們的戰場就在停機坪

大到外部清潔維護

小到每一個零部件檢查更換

官兵們時刻保持着昂揚的鬥志

每一步都嚴謹仔細、細緻入微

以衝鋒的姿態爲戰鷹保駕護航

清潔穩瞄轉塔。李春國 攝

機務人員在清潔槳轂。孫長義 攝

夏天如遇戰鷹故障

溫度高達40多攝氏度

他們鑽尾梁、排故障,揮汗如雨

檢查航炮。杜濤 攝

檢查主減速器。區志豪 攝

“不讓戰鷹帶隱患升空”

這是機務兵不變的誓言

補充航空煤油。杜濤 攝

一手託舉戰友生命

一手託舉國家財產

甘於平凡 敢於奉獻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

鑄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他們託舉“飛鯊”翱翔海天

提到艦載戰鬥機

人們想到的首先是

殲-15艦載戰鬥機“飛鯊”

而從陸基到艦基

一次次成功起降的背後

都有一羣執着堅守的艦載機務兵

殲-15是我國首款重型艦載戰鬥機

其構造線路十分複雜

需要各專業機務兵認真配合

才能完成各類工作

機務工作專業性強、標準嚴苛

要高標準完成任務

就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細心

在官兵們眼中

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也正是有了他們日復一日精準保障

纔有了戰鷹一次次的平安起落

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

機械技師張衝說

“大家一天到晚在外場工作,

說實話,累是有的,

但只要看見自己守護的‘飛鯊’戰機翱翔藍天,

一切都覺得很值得。”

遼寧艦甲板上

隨着廣播聲響起

各機組人員迅速奔赴戰位

開始接收殲-15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殲-15時常跨海域工作

受高鹽高溼環境影響

機體及部件極易氧化

機務兵們必須反覆檢查零部件

保障戰機狀態不受環境影響

艦基飛行保障

突出的特點是高風險、高強度、噪聲大

其次是甲板空間狹小

保障資源有限

特別是夜間保障

可視度低,風險係數成倍增加

官兵們需要更認真更負責

確保飛機安全可靠

在海上執行保障任務

官兵們時常會遇到惡劣天氣

加上受保障空間狹小

航母搖擺不定等因素影響

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更是家常便飯

儘管如此

“故障不過夜”

是每名機務兵恪守的原則

這些維護“飛鯊”戰機的機務官兵

同時具備陸基和艦基兩種模式保障能力

特別是在艦基高強度、高承壓、快節奏的情況下

能夠高效、安全、足量地保障參訓飛機

機務兵戰嚴寒鬥酷暑

從白天到黑夜

從陸基到艦基

以對國家財產負責

對戰友生命負責的極端責任感

爲戰機插上“安全的翅膀”

爲每一個在平凡中創造非凡的你

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