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5日報道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網站發表題爲《美中關係爲何陷入僵局》的文章,作者是保羅·亨勒(中文名韓磊)和薩姆·佈雷斯尼克。文章認爲,美中關係今後仍將保持競爭狀態。不過,防止雙邊關係變得更加敵對應該成爲兩國共同的目標。美中兩國還應爲雙邊關係建立有效的問題化解模式。全文摘編如下:

50年前,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飛往中國,爲兩國關係的劇變奠定了基礎。此後,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儘管最近一年來雙方開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動,不過美中關係依然緊張。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開啓了美中關係更具對抗色彩的時代,拜登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延續了他的前任對待中國的態度。

但中國沒有退縮。許多人似乎認爲,儘管美國實力依然雄厚,不過已經開啓了不可避免的衰落期。就在中國重新坐上亞洲頭把交椅之際,在中國看來,美國無法解決的種族平等、貧富不均及政治極化問題,會讓美國在亞洲和全球各地的影響力出現不可逆轉的衰落。

讓局面變得愈發複雜的是,美中兩國民衆越來越不信任彼此。

最後,雙方對兩國關係的不同構想,對當前的僵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中國傾向於將美中關係定義爲在共同原則、共識及合作可能性指導下的和平共處。令中國感到失望的是,美國更專注於與中國的競爭和交鋒。然而,在華盛頓,更多地由競爭和交鋒而不是合作來界定的大國對抗,已成爲雙邊關係的核心框架。

中國似乎認定美國的目標是“打壓”中國崛起。他們指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澳英美聯盟潛艇協議以及“四方安全對話”日益加大的協作,都證明美國一心要遏制中國並限制中國在所謂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此外,許多中國學者和專家認爲,美國限制敏感技術出口證明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發展迅猛的技術領域。最後,他們認爲美國對中國人權狀況的不滿是虛僞的,因爲美國自己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簡而言之,中國將美國視爲正在衰落的大國,企圖阻止正在崛起的中國趕超自己。

從美中兩國的對話可以看出,中國希望美國給它提供崛起中的大國該有的空間。此外,中國還希望華盛頓能緩解對中國的施壓,不要參與對中國治理模式橫加指責的意識形態之爭。

美國對中國採取了更強硬的政策和更具對抗性的態度。

與上一任總統相比,拜登選擇用更冷靜、更剋制的語氣,以避免局勢升級。此外,與特朗普政府的一些官員不同,拜登團隊一直明確表示,華盛頓不尋求中國的政權更迭。不過,拜登政府尚未公佈外界期待已久的對華戰略。闡明美國的目標有助於華盛頓在應對中國挑戰方面得到盟友和夥伴更多的合作。這也會給中美領導人提供一個磋商雙邊關係未來的起始點。

毫無疑問,美中關係今後仍將保持競爭狀態。不過,防止雙邊關係變得更加敵對應該成爲兩國共同的目標。建立強大的危機處理機制也會成爲必要舉措,能夠強化兩國能力,不讓發生在中國東部和南部沿海日漸擁擠的水域和空域的軍事事件升級。

美中兩國還應爲雙邊關係建立有效的問題化解模式。許多觀察人士強調美中就雙方擁有共同利益的跨國問題——氣候變化、核不擴散和全球衛生等——開展合作的重要性。迄今爲止,兩國在大多數領域未能取得進展。這並不意味着它們應該放棄這些努力。

通過致力於採取務實做法,美中兩國或許能夠設法爲不斷惡化的雙邊關係構築底部,開始形成善意,併爲處理貿易和技術等領域更大的結構性問題奠定基礎。從長遠來看,這些領域對決定美中關係未來的穩健發展與福祉會起到關鍵作用。儘管兩國對雙邊關係有着不同的心態和態度,不過從細微處入手會是最終實現巨大收益的最佳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