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5月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就俄烏衝突問題接受了德國《亮點》週刊採訪。據德國聯邦政府網站5日消息,朔爾茨在採訪中表示,俄羅斯應當與烏克蘭達成協議來結束衝突,只有在烏克蘭政府同意的情況下,西方國家纔有可能撤銷對俄羅斯的制裁。

朔爾茨在採訪中稱,德國希望看到俄烏衝突儘快結束,不過這要取決於俄羅斯方面的態度。德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將在外交上支持烏克蘭,但不會替烏克蘭當局做出任何決定,“這是烏克蘭的問題,只有烏克蘭總統、議會和公民才能達成協議。”

西方國家正在持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德國也首次宣佈將會向烏提供重型武器,計劃交付給烏克蘭大約50輛“獵豹”自行高炮。但對此朔爾茨解釋稱,西方國家的目標是“拯救生命,結束戰爭,重建烏克蘭並保障其主權”。

不過他同時強調,德國政府會一切努力防止核戰爭的風險,並避免俄羅斯與北約發生直接的軍事對抗。這一立場已得到了北約和歐盟成員國的一致同意。

談及俄烏局勢的發展,朔爾茨則宣稱,俄羅斯只能通過與烏克蘭達成協議來結束衝突,而西方能否撤銷對俄製裁則要由基輔當局來決定。“我們只有在與烏克蘭達成協議的情況下才有能力也願意撤銷制裁。我認爲,克里姆林宮的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對俄羅斯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俄媒“今日俄羅斯”指出,尚不清楚朔爾茨此處提到的“我們”到底指的是德國還是歐盟與美國,不過他在採訪中多次強調,德國將“始終與盟友站在一起”。

在朔爾茨做出這一表態之際,德國與烏克蘭正經歷一場外交爭端。4月中旬,烏克蘭方面批評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對俄羅斯“態度軟弱”,隨後宣佈“不歡迎”施泰因邁爾訪問烏克蘭。有消息人士透露,烏克蘭在此後一直沒有答覆德國總統的通話請求。

本週,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接受採訪時稱,施泰因邁爾受到了烏克蘭方面的“冷遇”,而這阻礙了他訪問烏克蘭,“烏克蘭不能一邊接受着德國如此多的經濟和軍事支持來維持自身的安全,以及未來重要的建設,但同時卻拒絕德國總統訪問……施泰因邁爾作爲德國總統,卻被烏克蘭拒之門外,這是不可接受的。”

直至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5月5日與施泰因邁爾通話後,雙方的緊張關係纔得到緩和。美國Politico新聞網稱,一名德國總統辦公室官員當天證實,澤連斯基已經邀請了施泰因邁爾和朔爾茨訪問。這標誌着兩國關係在經歷數週的外交緊張後,“開始解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