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重的時候,往往並不一定是傳染性最強的時候,也就是患者的核酸載量不一定高。有些比較嚴重的症狀,也有可能是超敏反應等引起的。

近日,北京通報了多起病例,在產生新冠症狀後,核酸檢測仍爲陰性,但在幾日後核酸複覈爲陽性。這一現象令人很困惑。

例如感染者592,自述4月30日出現咽痛等症狀,當日參加社區核酸報告爲陰性,5月2日參加社區核酸報告結果陽性;感染者560,自述4月25日出現發熱症狀,4月26日前往就醫核酸檢測結果陰性,5月1日社區核酸篩查結果爲陽性。

對於上述病例,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病例在覈酸複覈中結果爲陽性,推斷其症狀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症狀在覈酸還是陰性時就產生了,這不符合我們對新冠病毒常規臨牀表現的認知,如果真的是新的臨牀表現,應該對這些病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黃愛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般來說,病毒大量複製可能會引起症狀。“如果病毒複製水平比較高,現在的核酸試劑是很靈敏的,肯定能檢測出陽性的結果。”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不過他認爲,有症狀的人是否病毒載量就一定高,值得商榷。“症狀重的時候,往往並不一定是傳染性最強的時候,也就是患者的核酸載量不一定高。”黃愛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些比較嚴重的症狀,也有可能是超敏反應等引起的。”

黃愛龍解釋稱,一般認爲,Ct值在30以下,病毒載量與傳染性呈線性相關,也就是病毒載量越高,傳染性越大;Ct值在30以上,即使核酸是陽性,也有可能沒有傳染性。

黃愛龍認爲,Ct值仍然是判斷傳染性強弱的主要標準,有症狀或者無症狀不是主要依據。“有些無症狀的人也可能成爲超級傳播者,他自己不發病,但可以傳染很多人;有些症狀很重的人,病毒載量也不一定高。”黃愛龍表示。

一位公共衛生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病毒複製需要達到一定量後,纔會在分泌物中達到感染劑量,從而感染其他人。從自己感染到傳染其他人有一個過程,需要病毒在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大量複製,這個過程可能導致表現出症狀,也可能沒有症狀,在病毒複製到一定程度時,就有可能排出體外,感染其他人,這個過程就是排毒的過程,這時病毒載量達到或接近峯值水平,核酸或者抗原檢測都應該能檢測出來。”

上述專家還稱,與病毒複製同時進行的是人體的免疫反應。人體的免疫系統在感知到病毒後,就會被激活,這個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炎症因子,也就是免疫細胞殺死被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抗體中和病毒。在免疫系統啓動後,病毒載量就會慢慢下降。而免疫系統產生的這些炎症因子,可能會引起發燒,咽痛這些症狀。

“所以從病毒感染人的過程來看,當有這些症狀表現出來後,那麼說明免疫系統已經啓動,病毒載量可能開始下降。”上述公共衛生專家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但在免疫系統清除病毒的過程中,Ct值也可能出現波動和反覆,這就解釋了爲什麼有些人陰性了之後,核酸還會再復陽。”

他同時強調,產生髮燒、咽痛這些症狀與病毒載量的關係不大,更多是與免疫反應有關,症狀是人的免疫系統對病毒感染所作出的反應,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

“個體差異和感染的階段都會影響排毒的情況,有些人的免疫反應比較大,但是病毒載量也不一定高。”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於這些有症狀但核酸陰性的人,可以監測一下他們檢測陽性後的Ct值高不高,再看看陽性後症狀是否還持續。”

上述專家還表示,如果按北京這幾例有症狀但核酸陰性的病例,也提醒人們,有必要對於有呼吸道症狀但核酸陰性的人員再複覈一次核酸,與其有接觸的人也要及時主動進行核酸篩查,同時密接者應該做好防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