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車企正加快在混動領域的佈局。

5月6日晚,長安汽車在藍鯨iDD挑戰賽上展示了搭載藍鯨混動技術的UNI-KiDD產品性能。藍鯨iDD混合動力系統定位全域混合動力解決方案,可以平臺化應用於A級-C級所有車型,在去年6月正式推出後,藍鯨iDD近日於UNI-KiDD上正式實現搭載落地。

除了UNI系列車型外,未來藍鯨iDD混動系統還將會搭載在長安主銷的CS系列車型上。按照規劃,到2025年,長安品牌汽車將實現300萬輛年銷量,其中新能源銷量達到105萬輛,佔比達到35%;到2030年,長安品牌汽車年銷量爲450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達到270萬輛,佔比達到60%。

自2021年以來,包括長安汽車、比亞迪長城汽車和吉利等多家自主品牌在混動領域開始發力,混動車型的銷量迎來大幅增長。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產銷量分別爲24.4萬輛和22.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倍和2.4倍,增速高於新能源汽車整體。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指出,到2035年,中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各佔一半,其中混合動力將作爲最重要的節能技術在汽車領域推廣,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全部爲混合動力車型,這意味着混合動力的地位有所上升。此外,新版雙積分政策也鼓勵發展低油耗車輛。

業內認爲,混動市場迎來爆發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策驅動,雙積分壓力下很多企業在混動領域發力,這推動了市場的發展,而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一旦養成也助推市場從政策導向型變成市場驅動型;另一方面,越來越多混動車型實現油電同價,很多消費者願意付出成本去體驗PHEV所帶來的駕乘感受。

“2022年整個新能源的滲透率預計會達到25%以上,達到500多萬輛市場規模,其中PHEV在整個新能源市場的佔比會提升至20%以上的比例,這意味着整個PHEV市場會有將百萬輛市場規模。”魏牌CEO李瑞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未來電池供應的普及,技術的成熟,PHEV的成本能夠繼續下降,而且PHEV會比純電有更好的綜合續航里程,比燃油車有更好的駕駛體驗和駕乘感受。消費升級對於傳統燃油車的需求會向新能源轉變。

在混動領域,日本的豐田、本田和日產以及韓國的現代起亞具備較大的先發優勢。天風證券近日發佈的一份研報顯示,由於完全實現純電動化週期較長,而政策法規對燃油車排放及能耗的多重限制日益嚴苛,因此在一定時期內,混動車型將逐步成爲市場的主力。其中,自主品牌有望增大在混動市場的佔比,重塑市場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