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深圳常住人口數爲1768.16萬人,比2020年僅增加4.78萬人。

5月7日,深圳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佈,其中,深圳常住人口數據一同公佈,這也意味着珠三角九市2021年人口數據已經全部揭曉。

單從數據表現來看,廣深兩大人口強市一改往年幾十萬的增加,2021年僅小幅增加。2021年末深圳常住人口數爲1768.16萬人,比2020年僅增加4.78萬人,廣州2021年新增常住人口7.03萬人。

除廣深之外,佛山、東莞、惠州、中山、肇慶、珠海和江門7市2021年常住人口皆小幅增加。相較之下,長三角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仍保持穩定,浙江省2021年末常住人口增加72萬,淨增人數越居全國第一。

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長放緩

按照往年增長情況,深圳和廣州在廣東地區屬於人口增長大戶。2020年深圳和廣州常住人口分別同比增加52.98萬人和42.82萬人,但2021年深圳和廣州該數據僅同比增加4.78萬人和7.03萬人,深圳人口增量在廣東省內排名第四。

珠三角九市中,僅佛山和東莞2021年常住人口同比增量大於2020年。2021年末,東莞常住人口數爲1053.68萬人,同比增加5.32萬人;佛山常住人口數爲961.26萬人,同比增加9.38萬人。

相較之下,長三角三省一市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較爲穩定。

第一財經根據各地區2021年統計年鑑數據發現,江蘇省2021年常住人口同比增加28.14萬人,遠大於2020年增加的8.17萬人。浙江省2021年常住人口同比增加72萬人,超過廣東省人口增幅,居全國首位。

原因幾何?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副所長王振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在人口紅利衰減效應因素影響下,無論是流動增長人口還是自然增長人口對常住人口的增長貢獻都在減弱,而流動人口增長貢獻下滑尤爲突出,使得珠三角城市羣常住人口增速下降成爲不可避免的趨勢,但總體而言,還是保持了一定的吸引力。

對於珠三角流動人口減少的原因,多位專家提及受產業轉型升級影響。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珠三角產業轉型,如“機器換人”、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等都對外來務工人員產生了“擠出效應”,而本來服務業可以承接勞動力轉型,但是“生活水平高+疫情不斷”讓服務業發展困難。

王振表示,近年來,隨着珠三角生產經營成本的快速攀升,產業梯度轉移帶動了“長江中游城市羣”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快速崛起,放緩了珠三角城市羣的人口流入規模,而湖北、湖南和四川等省份剛好是珠三角地區人口流入的主要來源地。此外,深圳和廣州的部分高新技術企業也開始着力在中西部地區的核心城市佈局研發機構,進一步增強了對於人才的吸引力。

此外,彭澎表示,鄉村振興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隨着珠三角生活生產成本上升,以及產業轉型、服務業受衝擊,對於主要來自農村的勞動力來說,鄉村地區因爲免稅、農產品價格上漲、政府扶持政策多而形成了一部分吸引力。其次,內陸城市的後發優勢,也提供了就地就業和城鎮化的需求和可能。再次,每年回鄉一次、舟車勞頓、分居和兒童留守等因素加大了外出打工成本,珠三角收入的吸引力也在減少。

王振表示,流動人口增長過去一直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常住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然而,從2021年人口增量結構對比來看,珠三角地區的人口增量大部分來自於自然增長,長三角地區人口增量則更依賴於流動人口增長。2021年,廣東省人口自然增長率爲4.52‰,而浙江和江蘇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爲1.00‰和-1.10‰。

2021年浙江省常住人口淨增72萬人,超過廣東,成爲全國淨增最多的省份,此外江蘇省2021年常住人口增幅也高於2020年整體水平,數據顯示出長三角地區人口流動增幅相對活躍。

對於珠三角與長三角人口增量差距,王振認爲,綜合分析來看,一方面,長三角地區新增常住人口來源地主要以安徽、河南、江西和山東等省份爲主,人口迴流效應較珠三角地區相對較弱;另一方面,江浙等省份實施積極的人才引進政策,也提升了人口的吸引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