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又要“殺回來”?

李嘉誠的突然現身,令廣州2022年第一輪土地拍賣成爲市場關注焦點。近日,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盯上了位於白雲新城的一塊優質土地,出價23.6億元,不過未能將該地塊收入囊中。

作爲全球房地產首富的李嘉誠,其投資的一舉一動,一直是外界關注的風向標之一。儘管此次未能成功拿下上述地塊,但其罕見現身內地土拍市場的信號,令市場“浮想聯翩”。李嘉誠的這次試探性競拍,是否嗅到了內地樓市觸底的信號?

李嘉誠的試探

李嘉誠罕見現身,嗅到了什麼?

廣州2022年第一輪土地拍賣引發市場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罕見現身其中。

據最終的拍賣結果顯示,本次拍賣的18宗地塊中,有15宗底價成交,2宗溢價成交,1宗流拍,出讓成功率接近95%,合計進賬341.4億元。

其中,位於白雲新城的空港大道中地塊,是本次拍賣中最搶手的“肥肉”,不僅吸引了保利、越秀、中海、華髮、華潤、廣州城投、粵海、珠實等一衆“國家隊”,甚至連在內地“消失已久”的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地產也參與其中。

這場競拍剛一開始,和記黃埔便率先出價23.6億元,但後續,和記黃埔因並未跟進加價,未將該地塊收入囊中。

在持續數天的激戰後,中海地產以27.2億元+住宅自持比例9%拿下了這塊炙手可熱的土地,成交樓面價達34500元/㎡,溢價率15%。

儘管李嘉誠沒有成功拿下該地塊,但他罕見現身內地土地拍賣市場的信號,令市場“浮想聯翩”。

有分析人士認爲,以李嘉誠此前的投資風格,投資決策都非常謹慎,此次參與廣州土拍,或許是一次試探,也可能是對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態度發生了轉變。

另外,廣州克而瑞首席分析師肖文曉表示,缺席許久的和記黃埔突然出現,應該是看到了某些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李嘉誠還在越南市場進行了試探。據越南媒體報道,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集團通過越南本土龍頭企業萬盛發集團,和日本的歐力士集團一同和胡志明市市長潘文邁進行了會面,商討了投資事宜。

另外,公開資料顯示,長實集團在新加坡已經開發了6個項目,包括新加坡著名的濱海灣金融中心、位於新加坡商業中心的商業發展項目One Raffles Quay,豪華住宅The Vision等。

一系列動作的背後,是否預示着,李嘉誠正在重新審視亞洲地區的投資機會?

李嘉誠突然“變了”

覆盤李嘉誠過去10年的投資不難發現,自2013年以來,他便持續拋售內地的房地產類項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資產有:

2013年連續出售了廣州西城都薈廣場、上海東方匯金中心,回籠資金超過112億港元;

2014年11月,李嘉誠再以39.1億元的價格出售了重慶大都會項目;

2016年10月,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公告,以200億元的出售了上海陸家嘴的“世紀匯”綜合體,成爲了李嘉誠在內地拋售的最大一筆資產;

2019年10月,長實集團以超過40億元的交易總價向融創中國出讓大連(樓盤)西崗項目;

2021年7月,李嘉誠旗下長實集團出售位於四川成都的南城都匯商住項目部分股權,預計獲益38億港元;

2021年9月,老牌港商—希慎興業(00014.HK)公告稱,以35億元收購李嘉誠家族的長江實業旗下位於上海的世紀盛薈廣場。

據長江和記和長實集團公佈的2021年年報顯示,長實集團的中國內地土地儲備仍在繼續下降,較上一財年再降400萬平方呎。

而在出售內地資產的同時,李嘉誠持續下注歐洲、“抄底英國”,投資項目遍佈了港口碼頭、電力能源、天然氣、醫療等行業,外界一度感慨李嘉誠這是要“買下整個英國”。

憑藉着持續大手筆投入,李嘉誠家族幾乎控制了全英國30%的電力、超過7%英國人口的飲水、1/4的天然氣供應。另外,李嘉誠還是英國最大電信運營商的大股東,連英國最大的連鎖酒吧也被其收入囊中。

但自從2022年以來,李嘉誠似乎“變了”。首先是,今年3月,據彭博社報道稱,李嘉誠家族計劃出售旗下英國最大配電公司,交易估值可能高達150億英鎊(摺合人民幣約1260億元)。長和系公司3月4日在一份聯合提交給香港證券交易所的文件中表示,未具名的各方已表示有興趣收購其在UK Power Networks持有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隨後又傳出,李嘉誠家族拋售其位於倫敦的寫字樓的消息。3月11日,長實公告,出售位於英國倫敦金融城核心地段的瑞銀集團倫敦總部大樓,交易代價7.29億英鎊(約合人民幣60.33億元)。

分析人士認爲,李嘉誠逐步撤退的背後,或許是嗅到了潛在的風險信號。其一,便是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當地時間5月5日,英國央行再度加息25個基點至1%,自去年12月以來,英國央行已連續加息四次,這對李嘉誠持有的大量不動產投資而言,必然是利空的;此外,俄烏局勢導致歐洲經濟前景黯淡,可能也是李嘉誠撤出部分資產的重要考量之一。

作爲商人的李嘉誠曾經說過:做生意有買有賣再正常不過,全是出於市場和經濟情況而做出的決定。

嗅到了什麼?

今年4月,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2胡潤全球房地產企業家榜》顯示,李嘉誠家族以2050億元的身家,再次登頂全球房地產首富,超越老對手李兆基。

而作爲首富的李嘉誠,其投資的一舉一動,一直是外界強烈關注的風向標之一。當前,市場更關心的是,拋售歐洲資產套現的鉅額資金將會流向何處?

其實,過去2年間,中國房地產市場上演了殘酷的大洗牌,高槓杆、高週轉率的激進房企一度都出現了資金鍊危機,衆多頭部民營房企已經在土拍市場消失許久,在土地市場上的購買力大不如前。

而在2015年內地樓市高漲時退出的李嘉誠,避開了這一波房地產週期調整。與此同時,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持有充沛的現金流,且槓桿率已降至歷史低位。

據瑞銀集團發佈的報告顯示,長實集團自去年6月出售多項資產後,淨負債率可能已從去年6月的13.3%,大幅下降至如今的0.3%。從雙位數大幅下降至不足1%,這在長實乃至港資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另外,據長江和記的最新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其綜合現金和可變現投資合共1613.6億港元,淨負債率爲20.3%。

因此,李嘉誠悄然現身廣州的土拍市場,瞬間成爲了市場熱議的焦點話題,是否嗅到了內地樓市觸底的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利好政策頻繁落地。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

除此以外,一行兩會也發聲支持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據證監會網站5月4日消息,近日,證監會召開專題會議指出,積極支持房地產企業債券融資,研究拓寬基礎設施REITs試點範圍,適時出臺更多支持實體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據不完全統計,4月29日以來,至少包括河南洛陽、廣東東莞、湖南株洲、廣東惠州、廣東中山、湖北黃石、江西上饒、四川樂山、江蘇連雲港、廣東梅州、江蘇無錫、湖北天門、湖南嶽陽、江西贛州、江蘇徐州、浙江嘉興、江蘇鎮江、安徽馬鞍山、湖南長沙等19城發佈或開始執行取消限購、限售等樓市新政。

責編:桂衍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