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曾僅次於蔚來的雲度汽車走向末路 下一個出局的新勢力會是誰?

曾經在2018年取得2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雲度汽車,正在成爲2022年首家出局的“新勢力企業”。日前雲度汽車相關負責人承認停產消息屬實,但稱“公司停產主要是受電池供應影響”,“預計6月底左右就能復產。”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一季度雲度汽車旗下車型累計銷量爲516量,其中3月產銷爲零。公司股東之一海源復材宣佈轉讓雲度汽車股權。

此前2022年4月13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企業全球夥伴大會現場上語出驚人,他提到,預計未來3-5年,80%的汽車品牌將面臨關停並轉。

雲度汽車面臨困境。曾經與雲度汽車一起出發,勢頭猛烈,今日卻寂寂無聞,被稱爲三線新勢力的天際汽車、愛馳汽車等品牌又將走向何方?誰會是朱華榮口中下一個“關停並轉”的企業?

雲度汽車從輝煌走向落寞,高管離職、融資不力

2015年,雲度項目正式啓動。在2018年時公司曾憑藉π系列產品實現了7000餘臺的新車銷量,在新勢力交付榜上,僅次於蔚來汽車

當人們以爲這家企業將要騰飛之時,公司卻沉寂了下去,2019年,雲度銷量僅有2566輛,2020年1-5月,雲度銷量不過三位數。

2020年7月,雲度汽車前營銷公司總經理林密迴歸,出任公司總經理,並帶來了前北汽研究院新技術研究部部長詹文章、前樂視汽車副總裁傅振興、前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公關總監張震等人才。林密曾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哪兒有那麼多的狗血的英雄主義,我是真放不下自己的孩子啊。”

隨着林密迴歸,雲度重新起航。2021年,雲度汽車銷量爲5361輛,略有回升,但仍未回到2018年的巔峯水平。2022年1-3月,雲度汽車銷量僅有516輛,3月更是產銷全部爲0。

日前,雲度汽車股東之一的海源復材在對外發布的《關於公司下屬公司設立子公司的公告》中稱,將持有的雲度汽車的11%股份轉讓給珠海宇誠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轉讓價款爲2200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後,海源復材不再持有云度汽車股權。

海源復材給出的數據顯示,2021年,雲度汽車營業收入爲6776.32萬元,虧損約2.13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營業收入爲 660.25萬元,虧損5571.36萬元。截至今年3月31日(未經審計),雲度汽車資產總額約爲16.52億元,負債總額高達16.82億元,淨資產爲-3079.64萬元。

雲度汽車內部人士劉先生(化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目前均瑤集團入場基本已成定局。均瑤集團最爲人所熟知的產品是旗下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均瑤味動力乳酸飲品。

接近雲度汽車的內部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企業在一年來也多次進行了與投資人的交流,但結果都不算太好。“從爆出和小米洽談過相關內容以後,我們也聊過幾家大資本,談的都比較深。但他們對我們產品線、企業後續發展規劃都有質疑。在那種情況下,我們一般就會暫停手裏的工作,但最後相關資本都沒有進來,拖慢了企業的研發與相關進度。”一位已經離職的雲度汽車員工向貝殼財經記者介紹了他眼中雲度“慢”了的原因。

該人士稱,雲度在2021年10月工資只發放了50%,詹文章、張震兩名骨幹也均離職並分別加入福特中國、長城汽車海外團隊。

劉先生則認爲,企業在過去無法引入充足資本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複雜的4方股東,有興趣的企業又因爲內部效率、程序等問題,最終沒有加入。

公開資料顯示,雲度汽車此前股東分別爲莆田市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福建龍頭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珠海宇誠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海源復材,持股比例分別約43.44%、30%、15.56%以及11%。

“均瑤集團入場基本敲定了,他們是相當專業,也跟股東方溝通得很好。”劉先生表示“接下來均瑤集團有可能帶來一套新的汽車班子,但具體情況仍在討論中。”

談起雲度的“失敗”,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爲歸根結底還是“產品力不行”。雲度最早的車型是雲度π1,那是一款小型SUV,第二款產品π3同樣是一款小型SUV,整體價位大概在10萬元左右,和北汽新能源早期的產品差不多,在早年間市場競品少、補貼高的時期有一定銷量和競爭力。但在覈心技術上,還是與蔚小理等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有差距。

貝殼財經記者也嘗試聯繫了雲度汽車總經理林密,但截至發稿,對方並未回覆。

雲度汽車的故事告一段落,下一個出局的同行者會是誰?

雲度汽車的衰落或許只是一些新勢力企業在新時代下“出局”的縮影。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天際、愛馳、創維三家車企的銷量分別爲1778輛、3011輛、6393輛,加在一起佔整個市場比重不到0.5%;2022年1-3月,天際、愛馳、創維銷量分別爲1807輛、564輛、3438輛。

數據反映出了這些企業的困局。而融資難也顯示出了企業的窘境。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天際汽車最新一輪融資在2020年10月,融資額約50億元;愛馳汽車2022年1月也只得到了個人投資者及其下轄公司的數億美元投資。

相比於愛馳、天際,創維背後有一定資金實力,表現不算太差,但相比動輒月銷近萬輛的蔚小理,還有較大的差距,也很難讓市場看到企業將如何彌補這種差距。

中國汽研專家朱雲堯表示,各家企業有各自的原因。但總體上看,他們一是未能真正找到新能源汽車的“魅力點”,產品還是偏傳統,沒有得到用戶的青睞;二是沒跟上智能電動的結合點,前期新能源跟上了,後期智能化、自動化則沒能跟上;還有諸如營銷,產品定位等方面的系列問題。

張翔則認爲,企業的資金、技術是他們難以強勢參與到市場競爭中的核心問題。由於企業資金有限,所以在產品設計打造、企業宣傳、員工薪酬方面都難以達到行業中較具競爭力的水平。

張翔提到,如今行業中的中小企業沒錢,所以招不到優秀員工、造不出優質產品、連營銷都十分困難。雖然其中有些企業嘗試另闢蹊徑,前往海外市場,但歐洲這樣的海外市場,對於企業來說挑戰更大。

根據EU-EVS數據顯示,愛馳汽車2021年在歐洲銷量僅有555輛。

張翔認爲,目前三線造車新勢力企業很大概率會破產倒閉,少部分會被收購。行業競爭激烈,只有頭部企業纔可以生存下來。

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相比於目前銷量、融資表現都比較一般的造車新勢力二梯隊、三梯隊,財務投資人更願意把錢投資到巨頭企業上,諸如阿里巴巴投資的智己汽車。

對於企業的未來,張馳則從投資人的角度給出了他的看法:多去與巨頭交流,嘗試引入更多合作伙伴或給自己打造出一個好身價。

如今,雲度汽車資金鍊斷裂,正靜靜等待新的股東到來。企業結局會像曾經的博郡、拜騰、賽麟汽車一樣落入歷史的塵埃,還是像新特、御捷電動等被收購後重新起航,仍要時間給出答案。但林密能繼續陪伴自己的“孩子”的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