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壹零

憑藉國家保密級配方發家的百年中藥老字號,自2021年至今炒股虧了25億。

今年3月,雲南白藥發佈2021年年報。雲南白藥全年實現營收363.74億元,同比增長11.0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04億元,同比下降49.17%。這是雲南白藥在1996年以來首次出現淨利潤同比下滑。

4月,雲南白藥發佈的2022年一季報數據更爲扎眼。報告期內,雲南白藥實現營業收入94.29億元,同比下降8.70%;實現歸母淨利潤9.14億元,同比增長19.81%;扣非淨利潤13億,同比下滑3.34%。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2021Q1炒股虧掉7.89億,今年Q1雲南白藥炒股方面少虧了2.6億,爲5.25億。由此才使得歸母淨利潤能有1.5億元的上漲。

倘若去掉這一因素,2022Q1雲南白藥的營收與淨利無一實現正增長。

不僅炒股鉅虧拖累業績,使得當年淨利潤腰斬,引來市場的震驚與不解,雲南白藥營收首次出現負增長的問題或許也暗示了這家百年老企背後的危機。

“中國巴菲特”遭市場監管 昔日白馬股也做“韭菜”

雲南白藥在資本市場有如此大手筆的投資,或許源於其董事長。

雲南白藥的董事長陳發樹有“中國巴菲特”之稱,其財富的躍升與股市投資有着緊密的關係。2018-2020年間,僅僅通過投資隆基股份和中國中免,陳發樹就賺取了百億財富。

2015年,陳發樹通過二級市場買入雲南白藥,進入前十大股東之列;2016年,陳發樹通過旗下公司新華都增資入股,間接獲得雲南白藥20.76%股權;2019年,陳發樹出任雲南白藥聯席董事長。

雲南白藥曾公開表示,證券投資會由董事長/聯席董事長牽頭組建投資執行團隊以制定執行具體投資運作方式。換言之,陳發樹親自帶領雲南白藥在資本市場“大展身手”。

2018年到2020年,雲南白藥通過證券市場投資實現的收益約爲26億元左右。

然而,熱潮來的快,去的也快。三年來的持倉收益,在2021年被虧得所剩無幾。

根據2021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雲南白藥投資累計公允價值變動爲虧損19.81億元。最大一筆浮虧發生在重倉的小米集團,虧損14億元,其次是恆瑞醫藥、恆瑞醫藥、伊利股份、騰訊控股等,分別浮虧2.20億、1.27億、1.34億等。

2022年3月,陳發樹及其妻兒還因違規舉牌森特股份等問題被北京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實際上,上市公司利用閒置自有資金進行理財,獲得一定投資收益,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等本無可厚非。然而,把相當於兩年之餘利潤的一百多億資金投入股市的情況卻並不多見。特別是對於極具風險、行情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場,更是應該做好相應止虧準備。這樣鉅額的投資不僅有可能虧空公司主業淨利,也是對股東和投資者不負責任的行爲。

可以看出,雲南白藥主要投資的股票領域與中醫藥並沒有直接的關聯,由此可以推斷通過投資進行戰略調整、擴大業務版圖的意圖可能性並不大,更多的驅動也許是來自於增收瓶頸下,不滿足於主業創造的利潤。

研發薄弱 主業增長乏力 新業務自救不及預期

相比於資本市場上的豪賭,雲南白藥的研發投入向來吝嗇。2021年一年的炒股虧損,足以支撐雲南白藥的研發多年。

根據年報數據,2019-2021年,雲南白藥的研發費用分別爲1.74億元、1.81億、3.31億,每年研發費用投入佔總營收的比重均不足1%。而讓其失去“中藥一哥”寶座的漳州片仔癀在研發方面則表現更優。

此外,雲南白藥還存在過於依賴單一產品/業務的問題。

根據年報顯示,雲南白藥的業務分爲藥品事業部、健康品事業部、中藥資源事業部、省醫藥公司、茶品業務等。其中,藥品事業部主要經營中醫藥產品;健康品事業部主要經營功能性個人護理產品等,主打牙膏,還包括漱口水、洗髮水等,牙膏品類在2021年依然擁有超過23%的市場份額;省醫藥公司主要負責公司的醫藥商業業務。

可以看出,省醫藥公司爲雲南白藥貢獻大部分的營收,而80%的淨利潤則幾乎全部來自健康品事業部。

雖然身爲跌打損傷賽道當仁不讓的龍頭,坐擁國家級保密配方,但這樣的影響力似乎很難輻射到其他醫藥領域。近年來,雲南白藥的藥品業務逐漸萎,牙膏之外再無爆款。在當前行業內創新藥、生物藥研發如火如荼之際,研發薄弱、又過於依賴部分業務的雲南白藥業績增長乏力,似乎被一瓶白藥、一支牙膏困在局中。

自2015年之後,雲南白藥的營收增長均在10%上下徘徊,並且在2022Q1首次出現負增長8.70%。

爲此,雲南白藥也在開啓新業務自救,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2021年,雲南白藥向旗下子公司上海雲臻醫療增資5億元,計劃於2022年12月前,在北京、上海開設8家醫療門診部機構,以此爲切入口,佈局醫美產業鏈。同時,還與北大醫學部成爲戰略合作伙伴,就皮膚病治療及醫美領域產學研醫領域達成合作。

畢竟,醫美行業飛速增長的產業規模和高毛利率很難讓人按捺野心。

然而,在當前醫美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加劇的情形下,雲南白藥匆匆入局。沒有醫美經驗,中藥和醫美的結合尚是未知,短時間內打造優勢和差異化產品並非易事。況且,當前醫美事故頻發,這一領域並非是能夠輕易打造好口碑的賽道。而云南白藥百年老字號的招牌,或許要比大火的概念重要。

此外,雲南白藥也在2021年斥百億巨資爲上海醫藥輸血。

2021年3月,雲南白藥以現金方式參與認購上海醫藥2021年度非公開發行的6.66億股A股股票,認購金額不超過人民幣112.30億元。

上海醫藥是國內第二大醫藥流通企業,然而,看似強強聯手,實則經不起推敲。

上海醫藥的主營業務爲醫藥分銷、醫藥零售、醫藥工業。其中,醫藥分銷佔營收90%左右,由於分銷業務技術門檻很低,因此淨利率只有3%左右。

與此同時,上海醫藥當時也深陷債務危機,從2019年到2020年,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增長了近80億。

根據上海醫藥的公告,雲南白藥投資的這筆資金實際上將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及償還公司債務。

那麼,缺少研發創新基因、業績增長乏力、亟需第二增長點的雲南白藥,還能靠炒股力挽狂瀾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