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9日下午,斯里蘭卡警方宣佈,由於斯里蘭卡和平抗議者與政府支持者的衝突不斷升級,斯里蘭卡從9日下午開始在全國實施宵禁。同時,斯里蘭卡總理馬欣達·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宣佈辭職。

自3月9日起,南亞島國斯里蘭卡成爲了全球焦點之一:由於曠日持久的經濟危機及其引發的民生危機,全國民衆對斯政府尤其是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的不滿終於爆發,並持續至今。

不同於傳統意義上“政治鬥爭的延續”,這次全國性抗議活動匯聚了斯國不同政治派別、職業領域、社會階層的民衆,甚至還有國家機器中的公務人員,可謂引發衆怒而導致的“全民大抗議”。抗議中的衝突與暴力升級,甚至出現了執政黨國會議員遇害的慘劇。

面對抗議浪潮和總統下臺的呼聲,斯政府軟硬兼施,一方面有限改組政府,另一方面則於4月1日和5月6日兩度宣佈實施緊急狀態,5月9日又開始全國宵禁,試圖用國家力量平息事態。但如果持續多年的結構性經濟社會問題無法對症下藥,斯政府渡過當前難關就已不易,整個國家革除積弊、渡過難關更是難上加難。

天災人禍,民生多艱久矣

對於斯里蘭卡來說,發於早春、延續至今的全國性抗議活動,無論從規模還是影響來說,都在該國曆史上頗爲罕見,也在當今世界各國反政府抗議活動中並不多見。

首先,這次抗議活動並非純粹的“政治反對派活動”,而是全國“反政府民衆大集合”。《印度快報》便指出,發起此次抗議活動的是整個社會公衆,教師、學生、醫生、護士、IT從業者、農民、律師、社會活動人士、運動員、工程師都參與其中。就連一些沒有效忠任何政黨的警官也加入抗議活動。

美國《外交官》雜誌觀察發現,多數抗議者出自自身意願而參與行動,無意追隨特定政黨。從加勒到科倫坡,不少中下層年輕人表達過對議會反對黨的不滿,甚至提醒反對黨議員不要參與他們的抗議活動。跨族羣、階層、跨行業、跨意識形態羣體不約而同地走上街頭,顯然不是反對黨所能組織、操縱的。

能夠同時激起全民怒火,原因自然在於現狀糟糕到令人忍無可忍。自2019年開始,斯里蘭卡便陷入了嚴峻的經濟危機,而公衆輿論普遍認爲,斯政府施政不當要爲此負主要責任。

斯里蘭卡經濟基本面長期欠佳,尤其是進出口高度失衡、貿易逆差嚴重。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即5月9日辭職的總理馬欣達·拉賈帕克薩的弟弟)領導的“人民陣線”2019年上臺以來,本屆斯政府爲了兌現對選民的承諾,罔顧政府財政收入乏力的現狀,廢除《2019年中央銀行法案》,從而使政府可以不受阻礙地影響斯央行政策,包括印鈔等貨幣政策。

在此基礎上,斯政府實施大幅減稅等迎合民粹思潮的政策,導致國家稅收銳減。爲了走出入不敷出的窘境,斯政府罔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建議,一再加印鈔票,更是在今年4月6日創下了單日印鈔量歷史紀錄(1190.8億斯里蘭卡盧比,約合人民幣22.36億元)。瘋狂印鈔、無限制增加貨幣流通量,必然導致通貨膨脹。

與此同時,斯里蘭卡長期重國內市場而輕出口,如今貿易逆差額更是達到每年30億美元。加上該國在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等領域,高度依賴國際資本市場、跨國銀行和外國貸款,導致該國外債高企,主權債務違約危機嚴峻。

2021年,斯里蘭卡僅外債總額便高達其全年GDP的119%。今年年底,斯國需償還70億美元債務,但政府外匯儲備不過20億美元。拉賈帕克薩總統上臺數月後突然暴發的新冠疫情重創該國外匯收入的最大來源——旅遊業,導致其外匯儲備三個月內縮水約四分之三,如今更是接近枯竭。

宏觀經濟層面慘不忍睹,其惡果迅速在社會民生層面爆發。外匯儲備見底的斯里蘭卡,已然買不起必需的進口主食、藥品和燃料。而俄烏衝突爆發與持續更是雪上加霜。據斯國央行統計,今年4月科倫坡消費物價指數(CCPI)已經飆升至29.8%,食品與非食品通貨膨脹率分別達到46.6%和22%,冠絕亞洲。

從全國消費物價指數(NCPI)標準來看,今年3月達到歷史峯值的21.5%通脹率也令人咋舌。

2021年至2022年4月斯里蘭卡基於CCPI食品與非食品通脹率變化,來源:Central Bank of Sri Lanka

食品價格暴漲三成不說,斯國居民一天花10小時走遍各大加氣站卻無氣可加,而做飯所需的燃氣還更難找。更有甚者,能源匱乏造成了電力供應危機。從今年3月每天停電七個小時,到3月底單日停電10小時,再到4月初每天停電達15個小時......這對於現代社會任何羣體的成員都着實不堪忍受。

面對危機,斯政府的應對竟是火上澆油。爲了避免外匯進一步流失,自2021年初開始,政府禁止進口化肥,要求農民使用有機肥,結果招致大範圍糧食歉收和農業危機,反而不得不動用更多外匯儲備進口食品,把斯國從糧食自給國變成了需要花4.5億美元進口大米的國家,助長了食品通脹。

經濟危機及次生的民生與社會各領域困境到了如此程度,也難怪全民不約而同地集體不滿。而圍繞拉賈帕克薩總統的“家族式腐敗”與裙帶關係爭議,更成爲引爆整個社會情緒的導火索。

拉賈帕克薩總統當選後,便把其兄長——前總統馬欣達·拉賈帕克薩任命爲總理,而這已經是其兄第四次宣誓就任總理。馬欣達先是以總理之尊兼任財政部長,隨後又將這一重要職務交給了胞弟巴西爾·拉賈帕克薩。

而擁有斯里蘭卡與美國雙重國籍的巴西爾早就腐敗醜聞纏身。“10%先生”的綽號,便是出自關於他從政府採購合同喫回扣的指控;2015年,巴西爾甚至因爲涉嫌金融詐騙、竊取國家財產而遭警方逮捕。

馬欣達的長子納馬爾擔任青年和體育部長,次子約西塔出任總理辦公廳主任,拉賈帕克薩家族不僅掌控政壇諸多要職,更利用分配國家資源的權力匯聚財富。去年的“潘多拉文件”曝光馬欣達的侄女利用境外空殼公司進行投資和奢侈品消費;今年抗議爆發之際,馬欣達的親戚在美國法院認罪,承認自己騙取了斯政府資金。

經濟危機、民生喫緊、政治家族緊喫……也難怪反政府抗議成爲全民共識。

平息抗議難,解除斯國困境更難

當抗議的風潮並非曇花一現,而是愈演愈烈,斯里蘭卡政府也意識到,民衆這次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自己也不得不“上心一些”了。

一方面,拉賈帕克薩總統在4月1日和5月6日兩度宣佈實施緊急狀態,授權安全部門和警察可以不經司法程序便逮捕、長時間拘禁“嫌疑人”,並允許出動軍隊維持法律秩序。畢竟,在其第一次啓動緊急狀態之前,抗議民衆已經對總統在首都的私人宅邸發起了“衝擊”。

此外,斯里蘭卡警方宣佈自5月9日下午開始在全國實施宵禁,此前政府還在緊急狀態下還封禁了臉書推特、WhatsApp等國際社交網絡平臺。

另一方面,在第一次宣佈緊急狀態兩天後,斯政府除總理外的26名內閣成員集體辭職。然而,部分斯評論人士指出,不少抗議者已經喊出了總統本人下臺的口號,目前僅部長辭職、總統和總理兩兄弟穩坐大位的有限改組計劃,顯然不能讓他們滿意。

無論是實施緊急狀態,還是改組政府的行動,都沒有起到平息反對派和抗議民衆情緒的作用。抗議者沒有離開,對通訊網絡的限制也沒能阻止民間信息流動。他們反而進一步指責政府的“兩手應對”均違反憲法。

更有人發現,在斯政府4月18日調整後的17人內閣名單中,除了沒有女性成員外,更出現了“換湯不換藥”的情景:有些部門經過改組、更名後,繼續任命原來的部長執掌部門;有的人辭職後又被安排進入其它部門任職。

直至5月9日,面對持續升級的危機,總理馬欣達終於向其總統弟弟遞交辭呈,聲稱要爲組建各黨派臨時聯合政府讓路,以緩解危機。這一舉動是否爲“棄車保帥”,保住總統和執政黨,尚不得而知,但至少在相當多抗議者眼裏,“總統必須下臺”是他們的心聲。

從目前的局勢看,斯政府無意對抗議者讓步,但也很難強力平息抗議的聲音。隨着抗議活動外溢至美、英、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開始密切關注事態,斯主要反對黨“統一人民力量”甚至向議會正式提交了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抗議活動的走向與影響仍充滿不確定性。

與走出抗議比起來,更難的恐怕是走出國家的困境。

正如前文所述,由於經濟產業結構不平衡、進出口貿易嚴重失衡、政府施政不當,加上新冠疫情與俄烏衝突等外部因素推波助瀾,斯里蘭卡的經濟危機已經到了極爲嚴峻的關口,生活在貧困線上的民衆甚至發出“我們完了”的絕望呼喊。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上個月初發布的報告,受到宏觀經濟危機與外部環境影響,斯里蘭卡今年GDP增幅預計將下滑至2.4%。亞洲開發銀行地區經濟顧問拉娜·哈桑表示,由於斯疫苗接種率持續提升,旅遊業本來在歲末年初有復甦的跡象,但嚴重的主權債務、外債壓力、能源短缺、高通貨膨脹率都阻礙了經濟復甦。

她指出,恢復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和債務結構的可持續性,是重塑斯里蘭卡經濟增長活力的關鍵。

問題在於說來容易解決起來難。同樣在上個月,斯里蘭卡已經宣佈暫停償還債務,以滿足食物和能源進口需要,出現了該國自1948年獨立以來第一次主權違約情況。積弊已久,斯里蘭卡靠本國力量已無力走出困境。從某種程度上說,尋求外部援助是斯政府目前唯一能想到的辦法。

目前,斯里蘭卡已經公開提出了30億美元的過橋貸款訴求,世界銀行已同意貸款6億美元,印度也承諾提供19億美元,並可能追加15億美元用於斯進口。可以說,這些貸款承諾能否落實、何時落實,將決定斯政府能否暫時緩一口氣。

此外,斯政府也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紓困,而後者明確提出了貸款的條件:斯政府加息加稅,抑制通脹。對於斯里蘭卡來說,這無異於一個兩難選項,一旦加息加稅,直接影響便是民生更加糟糕,無異於進一步激化民衆與政府的矛盾;可拿不到這筆“救命錢”,斯里蘭卡只能在危機中越陷越深。

除了國際資本市場和跨國金融機構,斯里蘭卡所欠外債也是其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旅遊業收入趕不上償債需求的現狀下,如何處理這筆鉅額外債,斯政府必須慎重應對、積極磋商。

但“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斯政府不能善用國際社會的支持與援助,爲緩解國家困難採取真正有效的措施,當前民衆的怒火,或許會在外援到來之前,便沖垮了目前的斯政府,釀成新的政治危機。(胡毓堃,中國翻譯協會會員、國際政治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