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吉利汽車公告稱,將通過其子公司Centurion Industries Limited(縮寫“CIL”)持有雷諾韓國汽車34.02%的股份,並在韓國市場推出燃油和智能混動車型。新車將由雷諾三星位於韓國釜山的工廠生產,預計2024年量產。

早在今年1月,雙方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和雷諾集團“抱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利用吉利的技術疊加雷諾韓國汽車的銷售網,進軍韓國市場,並計劃將上述產品投放海外市場。

截至5月10日午盤,吉利汽車下跌4.48%,報11.08港元/股。

吉利、雷諾“抱團”

根據認購協議,CIL同意認購34.02%的雷諾韓國汽車股份,總價約爲264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76億元)。雷諾集團仍將保持大股東地位,雷諾韓國汽車將繼續由雷諾集團並表。

新產品將採用吉利位於瑞典的研發中心研發的世界級CMA模塊化架構,並使用吉利的混動技術。新產品系列將利用現有的雷諾韓國汽車銷售和售後網絡。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雷諾韓國汽車售後體系已在韓國國內的汽車消費者調查中,連續6年排名第一。

吉利與雷諾之間的“抱團”被視爲雷諾集團的“自救”舉措之一。雷諾集團成立於1898年,是法國知名老牌車企。但近年來,雷諾集團陷入了鉅額財務虧損。2020年度財報顯示,2020年雷諾全球銷量295萬輛,同比下降21.3%;營業收入下滑21.7%至435億歐元,淨虧損達到80.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30億元,是雷諾汽車有史以來最大年度虧損。

爲擺脫困境,雷諾集團於2021年1月正式發佈“Renaulution”戰略規劃,分爲“復興”“創新”和“變革”三個階段,並調整產能,車型平臺將從6個合理優化爲3個,將動力總成從8個系列合理優化爲4個系列。到2025年推出24款產品,至少包括10款純電動車。2025年前,雷諾品牌完成全新的電動車市場佈局,並完全進入到移動領域的高端價值鏈。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此次增資入股體現了吉利控股集團和雷諾集團對韓國市場潛力的信心,合作有望實現品牌在韓國市場和出口市場的滲透率和銷量雙增長,加速雷諾集團“Renaulution計劃”落地。

吉利汽車“出海”加速

中國汽車出口量保持高增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整理的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3月,我國汽車整車共出口67.6萬輛,同比增長57.8%;整車出口金額117.5億美元,同比增長87.9%。在我國汽車主要出口品種中,客車出口量位居第一;純電動機動車居次,增速最爲顯著。

“出海”是吉利汽車等中國車企戰略規劃中的重點之一,近來公司通過海外收購的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快速打開海外市場。公開資料顯示,吉利控股目前持有沃爾沃汽車、Polestar、領克汽車、吉利汽車、倫敦電動汽車、遠程商用車等六個品牌,並戰略投資寶騰汽車、路特斯汽車及太力飛行汽車。

2010年,吉利以15億美元收購福特汽車公司旗下瑞典沃爾沃汽車的全部股權收購,包括3家工廠、1萬多項專利權、完整的研發體系、員工體系、零部件供應鏈以及遍佈全球的銷售與服務網絡等。

2017年5月,吉利集團簽約收購馬來西亞整車企業寶騰49.9%的股權,以及寶騰旗下超級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權,進軍東南亞市場、右舵車市場、超級跑車市場。

2017年11月,吉利集團宣佈與美國Terrafugia飛行汽車公司達成最終協議,將收購Terrafugia的全部業務及資產。

2018年2月,吉利集團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以9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成爲奔馳汽車母公司戴姆勒當時最大的股東。

中信證券指出,汽車電動化將驅動系統從傳統“發動機+變速箱”轉化爲“電池+電機+電控”,供應鏈從封閉轉向開放,中國電動化供應鏈能憑藉成本優勢實現出海。

編輯:亞文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