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針對學前教育類App的監管進一步趨嚴。5月10日,據北京市教委網站顯示,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稱不再受理學前線上培訓教育移動應用備案申請,已備案的將予以撤銷。相比之前《徵求意見稿》提出的“面向學齡前兒童培訓的教育移動應用一律停止運行”,本次發佈的通知文件要求“撤銷已有備案”。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在手機應用商店中,許多曾作爲學前教育App被家長熟知的品牌已經把簡介變成了“提供專業數字內容”,或定位成“學習軟件”或“啓蒙工具”。 

不再受理新申請

5月10日,據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門最新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北京將不再受理學前線上培訓教育移動應用備案申請,已備案的予以撤銷。

同時,教育移動應用不得爲未經許可的機構(或個人)提供平臺(或功能)用於開展學科類培訓。不得提供和傳播惰化中小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拍照搜題”等功能。其提供的內容不得有消極信息、不良信息,不得出現遊戲鏈接和廣告等。

《通知》顯示,作爲教育移動應用的使用者,市級、區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其所屬單位、各級各類學校應建立教育移動應用選用制度,選用已完成提供者備案的教育移動應用,並及時進行使用者備案。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得選用未經備案的教育移動應用,統一選用的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

而爲更好實施分類管理,北京市教委在政策解讀中進一步作出界定。其中,如微信等並非針對教育系統開發,但被教育系統廣泛應用的,不屬於教育移動應用。教育釘釘則爲特例,該App是爲教育進行了個性化開發的,主要面向教育領域使用,所以屬於教育移動應用。此外,如“尚德自考”這類爲繼續教育提供服務的App,也屬於教育移動應用。但社會考試類的不算,如針對考駕照、考公務員進行培訓的相關互聯網應用程序。

昔日“流量池”迎整改

在“雙減”政策頒佈前,學前教育板塊曾被各大在線教育企業視爲重要的“流量池”,在好未來、猿輔導、作業幫等教育集團中均有學前教育板塊的業務佈局。公開信息顯示,主打AI課的“斑馬”長期正價班學員曾一度超過50萬。另一家少兒英語機構伴魚的總付費用戶也在2020年超過200萬。

不僅如此,資本也對學前教育概念非常青睞。據艾瑞諮詢此前發佈的《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低幼及素質教育在在線教育領域的市場份額達到24.5%。,2020年低幼教育公司的融資總額達到97億元,平均單筆融資爲2.6億元。美術寶、編程貓、火花思維、豌豆思維均在當年獲得了超10億元的融資。

而在“雙減”之後,學前教育領域的監管逐步收緊,對“擦邊”學前學科培訓治理也進一步加強。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手機應用商店中,斑馬已將自身定位成提供專業數字內容的移動應用,應用內涵蓋英語、思維、閱讀、美術等多領域內容。火花思維、洪恩識字、小狸啓蒙等App的簡介則爲“學習軟件”“啓蒙工具”“啓蒙課程”等。

據一位接近火花思維的內部人士透露,火花思維早在去年就開始進行合規化轉型,目前公司的產品業務已經不再向學前年齡段銷售,除了幫助已經購買課程的老客戶履約外,公司並不再是學前教育App的定位。

學前還能做什麼

“學前領域過去就是大家比較公認的不能學科化的領域。”多鯨資本合夥人葛文偉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本質上來看,學前教育領域的App不管是內容輸出型還是學習平臺型,都有打擦邊球之嫌,這次發佈的文件實際上就是把擦邊球的門給堵上”。

學前領域培養兒童一方面是寓教於樂,另一方面則是讓兒童通過沉浸式的方式學習知識。“在教育過程中,學前教育是孩子形成認知、世界觀的階段,過早的學科化很難讓孩子有正確的成長認知。對學前教育App的整治,也是在規範學齡前兒童的小學化傾向。0到6歲不是學科問題,實際上是教育素養的問題。” 葛文偉如是說。

實際上,當下對學前教育App的整改,一方面是“雙減”後對教育App的監管加強,另一方面也是對學前及幼小銜接領域的政策有效執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教育部此前發佈的幼小銜接文件要求,6歲以前的孩子不能進行任何培訓,此次治理的App就在這一範圍內,“學前領域不管是提供教學資源還是授課,都不可行,學前領域還可能有空間去做的就是親子閱讀。目前多數App都是通過外部灌輸的方式對孩子施加影響,但孩子需要發揮內在天性”。

“若想在學前領域做一些事,機構可以設計一些內發性的遊戲或者活動,但這方面的設計也需要機構對兒童的早期活動成長過程有更多的瞭解。”儲朝暉直言。

中關村教育投資管理合夥人於進勇則認爲,在政策之下,機構調整的空間和餘地不大。“對機構來說,長痛不如短痛,轉換別的賽道和用戶人羣會更好。” 

北京商報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