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通訊員 樊姝倩

蔬菜、牛奶、藥品……疫情防控期間,快遞員成爲上海居民們“最想見的人”之一。不過,出於對病毒傳播的擔憂,不少小區要求快遞員檢測抗原,“送一單捅一次鼻子”成爲不少快遞員“不能承受之重”。

5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閔行區獲悉,浦錦街道成立以青年黨員突擊隊爲主的工作專班,對快遞員實行統籌管理,不僅確保了物品安全,更能避免快遞員們反覆“被抗原”。

如今,5位黨員快遞員帶動身邊的400多位快遞員按時做核酸和抗原,更變身“防疫騎士”,上報防疫合理化建議20餘條,成爲了街道抗疫的“監督員”和“參與者”。

已發放400餘張騎手證件

疫情暴發以來,有一次,浦錦街道綜合執法隊隊長朱誼聽到幾名快遞員在聊天,“他們說自己每天都要做好多次抗原,有一個說自己一天做了30多次。”

當晚視頻會議上,朱誼把這個情況與各居委進行了溝通。原來,爲了確保物資安全,不少小區都要求快遞員當場做完抗原才能投遞。

“適當的抗原檢測可以及時發現感染者,是必要的防控舉措,但過度檢測肯定會對人造成傷害。”朱誼表示,“我們當即與居委商定,今後可以檢查快遞員的騎手證明,只要有這張證明,就代表着他們已經納入我們的監管,每天確保1次核酸2次抗原檢測。”

原來,綜合執法隊此前專門成立了青年黨員突擊隊,組建工作專班,統籌管理快遞員,還特意請了兩位“餓了麼”站長加入專班。

朱誼說,迄今爲止,綜合執法隊已發放騎手證明400餘張。其中,5位騎手是黨員,他們主動亮出身份,帶頭進行核酸和抗原,配合做好各項管理。

在日常巡邏中,工作專班做到見小哥“必問、必檢、必查、必看”。前段時間,僅朱誼負責的核酸檢測點位每天就有100多位快遞員主動前來進行核酸檢測。自5月1日起,快遞員的核酸檢測已改爲在衛生中心檢測點進行。

此外,綜合執法隊還會同小區物業、村口志願者,建好“物流第一關”,完善“貨到必消殺”機制,同時加強貨物源頭管理,提升小哥風險意識,確保貨物來源正規、證件齊全,確保不接“不明之單”。

這樣一來,通過人員基數納管、人員管理納管、進門消殺納管和貨物來源納管等“四大納管”機制,街道內居民百姓的快遞、團購物品安全有了保障。

提供340餘張牀位給小哥休息

在朱誼的工作微信羣裏,經常會“跳出”幾條快遞員發來的意見建議。“有的是街邊小店偷偷營業,有的是保安不做核酸檢測,也有小區物業態度不好等。”朱誼說,快遞員是在街面上跑得最多的羣體,“他們能幫助我們發現較爲隱蔽的問題。”

爲此,黨員突擊隊成員主動加強與小哥的溝通,讓每個小哥成爲街道防疫抗疫的“監督員”和“參與者”。目前,工作專班已陸續收到快遞員的合理化建議20餘條。

突擊隊還想方設法爲小哥們尋找落腳點,目前,已協調了賓館牀位260餘張,主要由天貓、京東、餓了麼等公司提供給自己的配送員居住。另外,還有由空置工棚改建的“小哥驛站”也已投入使用,能提供80餘張牀位。這些“小哥驛站”還能爲快遞員提供熱水等服務,快遞員只要憑騎手證件就可以免費入住。

協調41名小哥入駐15個小區

連日來,隨着團購和外賣的日益增多,不少居民小區內的配送志願者滿負荷工作。爲此,工作專班萌生了協調快遞員入駐小區的想法。

據統計,共有19個小區提交了快遞員入駐的需求。經過評估,共有41位快遞員入駐15個小區。這些有街面配送經驗的快遞員如今變身“社區小哥”也能很快上手,按照規定落實“卸貨-消殺-配送”全流程閉環管控,大幅減少“二手”風險。而爲了配合閉環管理,居委也給這些入駐小哥提供了食宿等,讓他們可以安心在小區內服務居民百姓。

根據居委反饋,這些入駐快遞員的表現也很令居民滿意。“景江苑C區的居委幹部前幾天告訴我,他們小區有個入駐小哥在配送過程中撿到了現金,儘管已是半夜了,這位小哥還是一家家尋找失主,最終物歸原主,小區業主羣裏一片叫好聲。”朱誼說。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