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業績變臉、捲入隋田力“專網通信”案,合衆思壯因何被查?

合衆思壯的客戶、供應商集中違約情形或和隋田力的“專網通信”案有關。

年報披露結束後,業績“變臉”的上市公司,受到監管重點”關照“。

5月11日早間,合衆思壯(002383.SZ)受到深交所年報問詢函,要求該公司說明釦非經常性損益淨利潤連續三年爲負的原因,以及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而就在一天前的5月10日,合衆思壯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監管調查前不久,合衆思壯經歷了業績“變臉”。該公司2021年的業績,由預告的扭虧爲盈,變成實際虧損近1億元。2019年至2021年,合衆思壯連虧三年,淨利潤合計鉅虧逾22億原。

更爲嚴重的是,合衆思壯可能還捲入了涉及數十家上市公司的隋田力“專網通信”案。2017年,合衆思壯開始開展通導一體化業務,其參股子公司還在2018年成爲隋田力控制的新三板公司海高通信(839211)向第一大客戶。直到2021年4月,合衆思壯才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終止了這一業務。

利空來襲,資金蜂擁出逃。5月11日,合衆思壯股價一字跌停,報收於5.4元/股,收盤時仍有18萬手賣單封死跌停。

因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在5月10日的公告中,合衆思壯沒有披露被監管調查的具體原因和事項。但在此前不久,該公司剛剛發生了業績變臉。

合衆思壯今年1月28日在業績預報中稱,預計2021年淨利潤約2500萬元~3750元,同比扭虧。這份業績預告使得市場對合衆思壯基本面改善抱有較高預期,此後的2月~3月,其股價累計上漲25.5%,大幅跑贏同期主要股指。

兩個月後,合衆思壯於3月31日修正了業績預告,將2021年業績由盈利2500萬~3750萬元,下修爲虧損8500萬~9500萬元。

對於業績大幅下修的原因,合衆思壯稱,隨着審計工作的推進,結合業務實際情況及對未來業績的預期,經過資產評估師初步測算,公司對商譽、長期股權投資、無形資產、存貨補提了資產減值準備,較前次預告有所增加;此外,部分子公司的項目,客戶因疫情影響未按期出具驗收報告,導致收入延遲確認,較前次預告收入確認有所減少。

扭虧“失敗”後,合衆思壯已經連續三年虧損。年報顯示,公司2021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爲21.08億元,同比增長24.69%;歸母淨利潤約爲-9270.45萬元,同比增長91.53%;扣非歸母淨利潤爲-6.84億元。

今年一季度,合衆思壯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續虧263.74萬元。截至期末,公司未分配利潤虧損15.95億元,達到實收股本總額三分之一。

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合衆思壯說明,扣非淨利潤連續三年爲負的原因,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採取持續經營假設爲基礎編制年報的具體依據及合理性。

疑涉隋田力“專網通信案”

2010年,合衆思壯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爲北斗高精度應用,主要以高精度衛星導航技術爲基礎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

在前期業績預告中,合衆思壯表示,參股公司北斗導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斗導航科技”)所從事的通導一體化業務,在報告期內出現了客戶付款逾期和供應商供貨逾期的集中違約行爲,相關應收賬款和預付貨款存在無法收回、存貨無法足額變現的風險。

第一財經梳理公開資料發現,上述違約情形或和隋田力的“專網通信”案有關。2018年,新三板公司海高通信(839211)向第一大客戶北斗導航科技銷售5872.95萬元,而北斗導航科技是合衆思壯參股公司。

就在2018年,南京元博中和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南京元博中”)、北斗導航科技,也是合衆思壯客戶,且後者還是合衆思壯的供應商,爲合衆思壯當年第三大預付款對象。

財報顯示,合衆思壯的通導一體化業務,主要與南京元博中開展。2017年以前,上市公司的業績平平無奇,年均利潤從未突破億元,期間還曾出現2012年~2014年扣非淨利潤連續虧損的情形。

2017年,合衆思壯開展“通導一體化業務”後,業績當即增厚。2017年~2018年,合衆思壯扣非淨利潤分別爲2.23億和1.60億元,營業收入分別爲22.88億和23.00億元。

“通導一體化業務”被實施4年多後,2021年4月27日,合衆思壯與河南普致科技中心(有限合夥)(下稱“普致科技”)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通過股權轉讓,處置了通導一體化業務相關資產。對此,合衆思壯解釋稱,該舉是爲緩解公司流動性、改善資金狀況。

鉅額預付、應收款存疑

業績猛增的同時,合衆思壯的預付款也大幅飆升。2017年~2020年,該公司預付款金額分別爲12.11億、25.06億、22.92億和13.08億。在此之前,合衆思壯的年均預付款金額均不足一億元。

同時,2017年~2018年,合衆思壯在業績盈利的情況下,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均爲大幅流出,合計淨流出11億元。彼時,合衆思壯曾多次被市場質疑大額預付款流向的供應商與公司大客戶之間存在“左手倒右手”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 年末,合衆思壯因開展通導一體化業務形成的預付賬款、應收賬款相關的全部各批次合同均已逾期,公司2019年財務報告被出具保留審計意見。

截至2020年12月13日,合衆思壯的預付賬款爲12.33億元,應收賬款餘額增至8.12億元,合同負債(原預收賬款科目)期末餘額1.49億元。

合衆思壯在公告中稱,將前述預付賬款和應收賬款同時轉讓給普致科技。深交所則要求公司披露上述交易事項的進展,包括相關預付賬款、應收賬款和股權資產風險報酬是否轉移,會計處理過程以及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合衆思壯的應收賬款期末餘額8.67億元,較期初減少8億元,約58%的款項賬齡在1年以上,期末應收賬款壞賬準備3.46億元。

報告期內,合衆思壯按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餘額2.68億元,壞賬計提比例爲 97.26%。交易所要求該公司,說明按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的形成原因、形成時間、客戶信息、是否爲關聯方。

2021年,合衆思壯通過向與河南中瑞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瑞控股”)轉讓公司持有的鄭州航空港區興派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興派科技”)100 %的股權,獲得股權處置形成投資收益6.2億元,從而使得歸母淨利潤的虧損幅度大幅收窄。

興派科技也是連年虧損。2020年和2021年1月~7月,興派科技營業收入2.45億元、2289.73萬元,淨利潤-1724.59萬元、-3.16億元。

通過溢價剝離資產,合衆思壯險些幾乎實現扭虧。公告顯示,公司原計劃向控股股東鄭州航空港區興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興慧電子”)轉染興派科技的股權。在重新確定交易受讓方爲中瑞控股後,交易對價由8.97億元下降至8.24億元,較興派科技賬面淨資產仍溢價273.83%。

年報披露後沒幾日,合衆思壯“換帥”。4月19日公司公告稱,董事會收到郭信平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郭信平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董事長、董事任職以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7年10月17日期,郭興平一直擔任合衆思壯的董事長。公司已近期召開了第五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選舉吳玥爲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衆思壯的股東戶數爲4.21萬戶。公司股價報5.4元,總市值40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