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吳瑞馨

從去年年底以來,國人開始對越南投放更多的關注。原因無他,正是越南經濟的飛速發展。

經濟飛速發展、股市繁榮、樓市猛漲......“摸着中國過河” 的越南,如今飛速發展的樣貌,明顯透露出中國十幾年前的影子。

近十年裏,耐克、阿迪達斯、三星、佳能等企業的工廠,陸續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最近幾年,不少中資企業的工廠也相繼轉移到了越南,最近又有消息稱,從英國撤退的李嘉誠也要進軍越南了。

而這也引發不少國人的擔憂:越南是否會取代中國,成爲下一個世界工廠。

1

出口額超深圳

越南開始騰飛

國人最近有多關心越南?

微博指數顯示,近一年的數據顯示,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越南”的關鍵詞在微信公衆號的搜索數據出現多個高峯數值,指數最高甚至一度接近5億。而在最近1個月內,也出現兩次高峯,指數也均在3億以上。

僅以5月10日的數據來看,越南超過了同期深圳、廣州、杭州。

爲什麼越南突然引起國人的熱切關注?原因無他,越南最近經濟增速太快了!

尤其是最近,越南公佈的外貿出口數據,其出口額竟然超過了深圳。

3月份越南外貿出口347.1億美元,同比增長14.8%,而同期,我國第一大外貿出口城市深圳,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貿易出口額爲189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4%。

不止是3月份,整個2022年第一季度,越南的出口額也超過了深圳。根據越南海關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越南貨物進出口總額達1763.5億美元,同比增長14.4%,其中出口891億美元,同比增長13.4%。

無論是出口規模還是增速,越南都明顯超過了深圳。

把時間線拉得更長一點來觀察。其實在2019年第一季度,越南的外貿出口就已經領先深圳了,並且之後二者差距還在逐漸拉大。

再來看GDP,越南2022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更是同期超過中國和新加坡。2022年第一季度,越南GDP實現921.75億美元,同比增長5.03%,而同期中國和新加坡的GDP增長分別爲4.8%和3.4%。

近20年來,越南的經濟以極快的速度增長,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之後,越南的GPD增速甚至超過印度,成爲亞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2020年,越南的GDP增速超過了中國,成爲全球第一。

越南經濟飛速增長也帶動了越南的股市和房價的猛漲。

過去10年裏,越南股市的胡志明指數從400點左右暴漲至如今的1340點附近,足足翻了三倍多。尤其是2020年越南疫情好轉,防疫措施放開後,越南股市迎來一波報復性猛漲,漲幅跑贏全球90%的市場指數。

一個地方經濟快速發展,房價也會跟着飛漲,尤其是國家首都、經濟中心城市的房價。這一點,全球都一樣。據《越南網》報道,2022年4月,越南的“上海”胡志明市全市場樓盤商品房均價已經達到3300美元,同比增長27%,爲近十年來最高;首都河內的房價也同期上漲20-25%,河內以西的許多地區,房價漲幅甚至達到了35-74%。

也正是因此,深耕地產多年的李嘉誠,嗅到了越南樓市的巨大潛力,決定投資越南的房地產。

李嘉誠這樣的操作並不是沒有先例。2004年左右,國內房地產快速發展時,李嘉誠就帶着大量資金進入內地,在多個城市買地、捂盤,炒高房價,然後套現離場。經典案例就是上海世紀匯廣場,2004年李嘉誠曾以32億在上海陸家嘴買了一個黃金地塊,捂了十多年,最後以200億轉手出去,減去成本,淨賺一百多億。同樣的手段,李嘉誠還在成都、重慶、北京用過。其中,在成都囤了16年的南城都匯賣出去後,直接引來成都監管的“封殺”。

想必,李嘉誠想在房地產剛剛起飛的越南,重施故技。

2

摸着中國過河

如今的越南,似乎呈現出當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時的模樣,讓國人感覺,一切都那麼的熟悉。

這其實也無可厚非,因爲越南如今確實是吸取了當初中國發展的經驗。

越南的“革新開放”可以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如出一轍。同樣是從經濟領域開始,對經濟體制的公有制進行改造,承認多種經濟形式共存,實行開放政策,允許和歡迎外國投資。但不同的是,越南的革新開放,並沒有像中國的改革開放,具有強大的活力。所以,和中國前後開始改革的越南,經濟增長速度卻遠遠不及中國,直到近幾年,才終於迎頭趕上。而這,也全靠近十年來,中國沿海地區大量工廠轉移才實現的。

憑藉大量廉價勞動力和便捷的海運,越南在近十年來,承接日美韓以及中國沿海地區的製造業轉移。早期更多的是服裝、鞋等紡織業的轉移,如阿迪達斯、耐克,之後更多的是電子製造業的,如三星、蘋果、佳能、尼康等。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三星就瞄準了越南,投資了6.7億美元,開設了在越南的第一家智能手機工廠。當時的會長李健熙更是帶着接班人李在鎔親自訪越,2013年,就有了第二家智能手機工廠。同年,三星就宣佈,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決定將手機制造工廠從中國轉移到越南,以獲得當地更年輕、更廉價的勞動力資源。

直到2019年9月,三星惠州手機制造廠正式停止運營,宣告三星的製造徹底轉移到越南。

英特爾早在2010年就盯上了越南,投資10億美元在胡志明市建立了一個裝配和測試工廠。LG電子也在同年投資15億美元,在越南建設電視和家電製造工廠。

而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之後,外商在中國的不安感也迅速上升,當時一度有諮詢公司適時發佈了一份名爲Alternatives To Manufacturing in China 的“逃離中國指南”,指導製造業外商們向其他國家轉移,一大串“候選名單中”,越南的名字高居第一。

之後疫情的爆發,再次刺激了全球產業鏈的加速轉移和脫鉤。甚至國內不少企業也轉移到越南投資。

據越南中國商會胡志明市分會會長趙騫介紹,中資企業到越南南部投資基本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0年~2006年,主要是鞋子和衣服等紡織類勞動密集型企業;

第二階段:2005年~2018年,集中在木器及家居企業;

第三階段:2018年至今,主要是與蘋果和三星等相關的消費電子企業。

大量工廠從國內轉移,也引起不少國人的擔憂:越南會取代中國,成爲下一個“世界工廠”嗎?

3

成爲下一個世界工廠?

越南還差30個泰國

對於越南是否會成爲下一個世界工廠、趕超中國的議論,早在2019年越南外貿出口額首次超過深圳時就已經開始了。

國內對越南的擔憂,無疑是因爲現在的越南身上有曾經中國的影子。親歷了中國的飛速發展,國人對“中國模式”充滿信心,借鑑中國發展經驗的越南,難道就不會成爲中國製造業的一個勁敵嗎?

但事實上,除了越南之外,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其他國家,甚至是南亞的印度,也均是承接製造業轉移的國家。

越南具備勞動力物美價廉、出口加工區提供進口關稅豁免優惠的同時,缺點同樣明顯:人才素質不行,缺乏相關工作經驗,管理成本和時間成本增加。

相比之下,東南亞國家中,泰國的營商便利程度,要比越南高更多。

再者,越南如今的製造業技術含量並不高。轉移到越南、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只是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或原材料密集型產業,技術含量並不高。主要是產業鏈“微笑曲線”中間的組裝代工環節,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

越南出口額雖然超過了深圳,但其貿易順差卻遠不及深圳。今年第一季度,越南的貿易順差僅14.6億美元(約人民幣98.2億),而同期深圳的貿易順差爲748.4億,比越南的7.6倍還多。

並且,越南目前大部分的製造業訂單,也是來自中國。今年一季度,越南的外資總額爲108億美元,同比增長86.2%,其中有一半來自中國。

中國製造業轉移越南的背後,更多是產業互補。越南本土企業實力有限,沒有完整產業鏈,外資企業也並沒有在越南設立產品研發機構,越南本土製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力有限。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韓軍表示,中國產業某些特定環節的“外溢”是必然。此外,中國已經加入RCEP,並不太擔心所謂製造業轉移問題。

這部分產業的轉移,也幫助國內製造業的產業升級,朝着高端製造的方向發展。

2021年4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數據顯示,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力已由2012年的全球第五升至第二,僅次於德國。中國完成了將近4萬億美元行業GDP,是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汽車、手機、電腦、洗衣機、空調、彩電、冰箱、鋼鐵等多項產品的產量都穩居全球第一。

越南近幾年的爲發展經濟做出的努力,全球都有目共睹,但中國的製造業也在不斷地優化升級。國家層面的逆襲劇本,比想象中還要難得多。

以2020年的數據來看,2020年,越南的製造業增加值爲452.73億美元,泰國爲1,266億美元,而中國則爲38,538億美元。想趕超中國,越南還差30個泰國。

趕超中國難度太大,不過越南趕超下東南亞其他國家,還是很有機會的,比如馬來西亞、泰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