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一加一大於二。龍佰集團(002601.SZ)歷經強強聯合重組後,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

龍佰集團由佰利聯與龍蟒鈦業聯合重組而來,目前,龍佰集團的鈦白粉、海綿鈦產能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一。

行業老大往往擁有話語權。5月10日晚間,龍佰集團宣佈,對主營產品海綿鈦價格上調5000元/噸。

這是龍佰集團年內第二次提價。此前的3月10日,公司宣佈海綿鈦產品價格上調5000元/噸。

毫無疑問,接連提價將對龍佰集團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 ,自從2017年完成聯合重組以來,龍佰集團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均超過20億元,2021年更是大增至46.76億元。近五年,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累計數爲143.47億元。

近年來,龍佰集團大舉推進產業佈局,除了不斷加碼主營產品擴產外,公司還將產業鏈延伸至新能源賽道,依託自身資源進入鋰電領域。

海綿鈦年內產銷量目標超3萬噸

行業高景氣,龍佰集團大賺。

年報顯示,2021年,龍佰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06.17億元,同比增加64.53億元,增加幅度爲45.56%。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潤)分別爲46.76億元、46.14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爲104.33%、83.97%,均爲大幅增長。

龍蟒佰利的前身是佰利聯,2011年通過IPO登陸中小板。上市之後,經營業績並不盡如人意,2012年淨利幾乎腰斬、2013年淨利大降八成,由上市當年的3.59億元降至0.24億元。

2016年9月,行業排名第二的佰利聯以蛇吞象式併購了行業排名居首的四川龍蟒鈦業,交易規模高達百億。行業前五的攜手一下子改變了產業格局,合併之後的龍蟒佰利市場佔率達到15%,穩居國內行業龍頭、全球排名第四。

重組之後,龍佰集團的盈利能力明顯提升。2017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03.53億元、105.54億元、114.20億元、141.64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爲147.45%、1.94%、8.20%、24.03%。同期淨利潤爲25.02億元、22.86億元、25.94億元、22.89億元,雖然有所波動,但年度淨利潤均超22億元。公司實現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爲24.49億元、21.56億元、24.92億元、25.08億元,相較淨利潤,扣非淨利潤表現得相對要穩定一些。

加上2021年,重組後的5年,龍佰集團實現的淨利潤累計數爲143.47億元。

龍佰集團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主要源於兩個方面因素,一是產能提升,二是產品漲價。2021年,公司淨利潤實現翻倍增長,就源於此。

根據年報,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鈦白粉、海綿鈦等產品需求旺盛,龍佰集團鈦白粉、海綿鈦產能利用率提升,特別是公司氯化法鈦白粉產能有效釋放。當年,公司鈦白粉銷量爲87.78萬噸,同比增長5.46%。海綿鈦 產量爲1.48萬噸,同比增長 63.14%,銷量爲1.40萬噸,同比增長71.6%。

梳理公告發現,去年,龍佰集團10次發佈鈦白粉等產品提價公告。

今年以來,行業高景氣延續,龍佰集團繼續對主營產品提價。

今年3月10日晚間,龍佰集團發佈調價公告,海綿鈦產品含稅銷售價格在原價基礎上對各類客戶上調5000元/噸。5月10日晚間,公司再次公告稱,根據國際形勢變化、市場需求情況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即日起,在原價基礎上調整公司下屬子公司部分產品含稅銷售價格,其中海綿鈦價格上調 5000元/噸,四氯化鈦價格上調500元/噸,海綿鋯價格上調1萬元/噸,四氯化鋯價格上調1000元/噸。

龍佰集團明確表示,本次產品價格調整,對公司整體業績提升將產生積極影響。

顯然,龍佰集團敢於提價,除了原材料漲價因素,更爲主要的是公司掌握有話語權。

根據披露,根據2020年的產銷數據,龍佰集團鈦白粉產能101萬噸/年,海綿鈦產能 1.5萬噸/年,規模均居世界前列,系全球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鈦白粉生產企業。

龍佰集團稱,今年的目標是,鈦白粉產銷量目標均爲100萬噸,海綿鈦產銷量目標均超3萬噸。這意味着,今年的海綿鈦產銷量較去年翻一番。

左手鈦右手鋰佈局第二增長點

在不斷鞏固提升鈦白粉產品市場地位之時,龍佰集團也積極“跨界”佈局,尋找第二個利潤增長點。

今年4月13日,龍佰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中金公司、招銀國際、國泰君安國際和高盛擔任其聯席保薦人。這是繼2021年9月30日招股書失效之後的再一次遞表。

對於此舉,龍佰集團回應投資者稱,公司港股上市主要是爲“十四五”發展項目籌集資金,提高公司資本實力與國際市場知名度。

近年來,龍佰集團動作不斷,確實需要補充資金。頻頻動作中,一個備受關注的現象是,公司在“跨界”進軍鋰電領域。

2021年年報顯示,隨着新能源技術的推廣,鋰電池應用市場快速增長,爲抓住市場機會,同時提高公司廢副產品的增加值,公司秉持“大化工、低成本”的發展思路,利用公司的管理、研發、技術及供應鏈優勢,研發生產磷酸鐵、磷酸鐵鋰、石墨負極等電池材料,培育第二增長曲線。公司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引進高端人才,積累了磷酸鐵、磷酸鐵鋰及石墨負極先進的規模化生產技術,同時,公司現有的原材料供應體系能夠有力支撐公司新能源發展戰略,廢副產品硫酸亞鐵,富餘產能燒鹼、硫酸、蒸汽、氫氣等可直接或間接用於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生產,降低生產成本。

此外,龍佰集團通過新建項目、合作、收購等方式進入新能源電池領域。去年,公司收購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正式進入新能源領域。公司還籌劃了年產20萬噸電池材料級磷酸鐵項目、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年產15萬噸電子級磷酸鐵鋰項目,部分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或具備投產條件。

今年4月30日,在回覆投資者提問時,龍佰集團稱,鋰電項目各生產線產能逐步釋放,公司積極與多家下游客戶進行深入交流並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目前,公司已成功簽訂部分銷售訂單,實現對外發貨,本月起,將開始爲公司營收作出貢獻。

在研發投入方面,2021年,龍佰集團研發費用 10.10 億元,同比增長 87.53%,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4.91%。

龍佰集團稱,2021年,公司先後設立實施了188個科研項目,完成119個,在鋰電正負極材料研發、氯化法新產品開發、鈧釩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進行科研攻關,部分技術已經轉爲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