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陳雨露副行長在中宣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答記者問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北京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請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科技部副部長李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葉民、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介紹經濟和生態文明領域建設與改革情況,並答記者問。以下爲陳雨露副行長的問答文字實錄:

路透社記者

第一個問題,目前發展綠色金融方面的進展情況怎麼樣,遇到的瓶頸和困難在哪些方面,怎麼有效解決?另外,現在由於受疫情衝擊,有分析師認爲二季度經濟增長可能會明顯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請問,宏觀政策怎麼來有效應對?會運用哪些增量的政策工具?謝謝。

陳雨露

人民銀行副行長

謝謝你的提問。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綠色金融的發展,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中國是宣傳倡導綠色金融理念的國際先行者。截至目前,綠色金融三大功能正在顯現,五大支柱也初步形成,在支持中國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中國的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末,中國本外幣的綠色貸款餘額已經接近16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位。2021年,中國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超過了6000億元,同比增長了180%,餘額達到了1.1萬億,這在全球也是居前列的。

二是構建了國內統一、國際接軌、清晰可執行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綠色債券的支持項目目錄》《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環境權益融資工具》《碳金融產品》這四項國內外非常關注的綠色金融標準已經正式發佈。另外,中國還與歐盟聯合發佈了《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標誌着中外綠色金融標準正在逐步趨同。

三是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取得了重要進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部分金融機構已經試編制環境信息披露報告,並且試點開展了碳覈算,爲未來適時在全國推廣積累了經驗。

四是激勵約束機制在綠色金融方面逐步完善。人民銀行創設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帶動了更多社會資金投向綠色低碳的領域。同時,人民銀行還全面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已將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業務納入定量評價範圍,引導金融機構有序增加綠色資產配置。

最後是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不斷深化。2021年,人民銀行擔任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聯合主席,牽頭起草了《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和《G20可持續金融綜合報告》,這兩個文件都已經獲得覈准。另外,中國央行還參與發起設立了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這個網絡正在成爲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平臺之一。

下一步,我們會着力健全綠色金融體系頂層設計,推動中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強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開展碳覈算,穩步推進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同時發展碳金融,以市場化的方式實現控碳減排。

您剛纔提到的關於應對疫情衝擊的貨幣政策,中國央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注重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加大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有力支持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穩定。

一是前瞻性降準,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二是引導貸款市場利率在比較低的水平上進一步下降,來降低市場主體的融資成本,激發融資需求。三是新出臺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比如設立2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再貸款、400億元的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同時對綠色、小微等薄弱環節精準加大支持力度。截至3月末,人民銀行發放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1386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225億元,支持金融機構發放符合要求的貸款2309億元和225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也繼續增長。四是及時出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23條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下一階段,人民銀行還會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跨週期政策調節,加快落實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要積極主動謀劃增量的政策工具,繼續穩定信貸總量,繼續降低融資成本,繼續強化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我們對實體經濟的進一步支持。

謝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我想問一下,黨的十九大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爲三大攻堅戰之一,請問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進展如何?下一步我們還將開展哪些工作?謝謝。

陳雨露

人民銀行副行長

謝謝您提的這個重要問題。剛纔韓主任講到,這十年是我國紮實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十年。黨中央高度重視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黨的十九大發出了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號令。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國務院金融委靠前指揮,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按照黨中央確定的“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全力做好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經過集中的攻堅,我國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的風險點得到了有效處置,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有這樣幾個重要的標誌。

第一,金融體系有力支持了宏觀經濟大局的穩定。圍繞着“增長穩、物價穩、就業穩、國際收支穩”的目標,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科學把握好貨幣政策實施的力度,創新推出了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堅持發揮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外匯儲備的規模基本穩定,爲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和有效服務,創造了比較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第二,我國的金融體系始終保持着總體穩健。金融機構經營的韌性和抗風險的能力明顯提高。比如,2021年末,處於安全邊界內的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的佔比爲98.9%,其中24家大型商業銀行的評級一直是優良,部分銀行主要經營指標居於國際領先水平,發揮了金融體系“壓艙石”的關鍵作用。中國的A股市場經受住了多輪次、多因素外部衝擊的考驗,債券市場有序打破了剛性兌付,總體平穩運行。

第三,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的金融風險得到穩妥化解。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對重點高風險企業集團、高風險金融機構進行了“精準拆彈”,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的數量已經大幅度下降。同時,全面清理整頓金融秩序,大家前一段感受比較深的影子銀行亂象得到了有效整治,近5000家P2P網貸機構已經全部停業,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專項整治工作順利完成,立案查處了非法集資案件2.5萬起,將互聯網平臺企業金融業務全部納入了監管。穩妥有序地實施了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房地產市場金融化、泡沫化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時,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第四,風險防控長效體制機制建設得到有力推進。完善金融法治,推動建立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監管協調、宏觀審慎管理和存款保險等多項制度。同時,堅決懲治金融風險背後的腐敗問題、監管失守以及違法犯罪行爲。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永恆的主題。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堅持風險防範化解和長效機制建設並重、金融風險處置和反腐追贓挽損並重、提高監管有效性和改革創新發展並重,持之以恆做好風險防範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這個底線。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