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多時間,阿里、騰訊收到40多張反壟斷罰單,在這個過程中,它們自身作出了怎樣的改變?

作者:施燕芬

互聯網平臺監管,出現鬆綁跡象。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及,“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從“加強監管”到“促發展”,政策基調或從反壟斷和整改,轉向發揮平臺積極作用,推動平臺良性發展。華興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認爲,互聯網整改已經出現了拐點。

2020年12月以來,互聯網行業平臺反壟斷、互聯互通、網絡審查、數據安全等成爲關鍵詞,迄今整治已有1年多時間。

對於國內兩大互聯網平臺阿里巴巴和騰訊,市場監管總局就其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一共開出44張罰單,每單被處以50萬的罰款。

市場對互聯網平臺信心驟減,估值不斷下修,阿里、騰訊對自身業務也在不斷反省、調整。這一年多,阿里、騰訊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業務收縮,賺錢更重要了

時隔兩年,2021年12月,阿里進行組織架構大調整,淘寶、天貓全面融合,交由戴珊負責。

這結束了長期以來淘寶、天貓的割據之勢。起初,另設天貓定位是服務品牌,與淘寶服務中小商家區分開來。在互聯網流量趨向飽和的放下,合併能夠減少資源重複投入。

淘寶、天貓合併後,事業羣改名爲中國數字商業,戴珊過去分管的阿里B類事業羣、MMC(買買菜)事業羣和盒馬事業羣均收歸旗下。這一舉,將過去散落在各事業羣的天貓超市、盒馬、高鑫零售的自營業務進一步整合。在這之前,社區團購業務盒馬集市與淘寶買菜已經整合成淘菜菜。

在板塊的整合下,阿里社區團購在多個城市關倉,並清出了一批裁員名單,到家到店的一線BD、區域市場和運營、本地零售大商超等前端業務線人員大量優化。相反,淘寶、天貓則並未波及。

再看騰訊,對最賺錢的遊戲業務沒怎麼動,反而將裁員大刀伸進了新的收入來源。

2021年第四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5%,至人民幣480億元,首次超過網絡遊戲,成爲營收貢獻最大的業務板塊。這被認爲是騰訊營收結構變化的一個重要拐點。

但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增收不增利的癥結依然存在。騰訊沒有公佈CSIG具體的利潤率,騰訊總裁劉熾平透露,“雲業務仍有相當大的虧損,騰訊投入很大,但行業價格競爭也十分激烈。”

互聯網大廠進入雲服務市場,沿用的,還是他們擅長的價格戰。2015年阿里雲“不收一分錢” 與12306網站合作,2017年騰訊雲以一分錢的價格中標預算達495萬的廈門政務雲項目。

久而久之,雲服務廠商們只好到處插紅旗、樹標杆、做大客戶,中國電信、阿里雲、浪潮信息等雲服務商,也曾出現過低價中標案例。

當下,互聯網要尋求健康的發展方式。劉熾平稱,雲業務接下來要從不惜一切代價地增加收入,轉向提高增長質量,從而提升利潤率。

在業績考覈上,全面以銷售騰訊自研產品爲主,過去負責集成業務,轉售企業廠商的硬件銷售因此面臨着轉崗或離職的選擇。

除此之外,一些虧損的業務減少投入,或者退出項目。

阿里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阿里生活服務經營虧損76.44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5.6%,Q2-Q4累計虧損逼近240億元,虧損點主要是餓了麼、高德。生活服務板塊人員規模變動最大,包括餓了麼、口碑、飛豬。由於出行領域存在發展機遇,高德裁員比例則不高。

騰訊方面,除了CSIG外,囊括微信、遊戲之外C端業務的平臺與內容事業羣(PCG)在過去一年變革最大。

電商業務小鵝拼拼停止運營,QQ惠購、購物直播和QQ羣櫥窗等小程序悄悄消失,遊戲直播平臺企鵝電競關停。

騰訊影業從PCG拆分,商業IP的影視化開放業務交給閱文集團旗下的新麗傳媒,主旋律作品開發分給騰訊企業發展事業羣(CDG)。

微視進行一定比例的活水或裁員,界面曾報道,微視員工裁減比例接近70%,隨後PCG回應不屬實。騰訊不斷在加大對視頻號的投入,微視不必明說已經淪爲了邊緣業務。

騰訊體育亦有業務收縮。

總之,一些不掙錢的業務,要逐漸拋棄。

還在“買買買”,但更聚焦了

手握巨資的互聯網公司,曾通過“買買買”開疆拓土,但如今肯定要收斂了,該放手的也得放了。

2018年起,騰訊和阿里在零售領域暗自展開較量。騰訊投資了京東、拼多多、唯品會、每日優鮮、蘑菇街、永輝超市、海瀾之家、步步高等,阿里則將銀泰、蘇寧、盒馬鮮生、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等納入戰隊。

如今電商幾強割據,爲順應形勢,騰訊不得不作出讓步。

去年12月,騰訊派息式減持4.6億股京東股份,收益782億元,佔到了全年盈利的65%,這也是騰訊首次投資收益超過主營業務利潤。

騰訊當前的減持步調,主要圍繞零售板塊

今年1月,騰訊宣佈減持其在Sea Ltd的股份。Sea是東南亞遊戲與電商公司,擁有騰訊《王者榮耀》、網易《陰陽師》等多款爆款遊戲東南亞代理權,及東南亞最大電商平臺Shopee。

去年11月,騰訊將其名下的海瀾之家股份折價7.93%,以3.778億元的價格轉讓,佔股比例降至5%以下。一季度,騰訊分別減持了汽車電商平臺燦谷和易鑫集團20%、2%的股份。4月,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減持中國民營超市第一股步步高,套現8423萬元。

在泛文娛板塊,騰訊此前面臨的壓力不小。去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禁止虎牙、鬥魚合併。同月,騰訊音樂被要求放棄獨家版權。

在此情況下,騰訊不得不主動行動起來,減持自家的騰訊音樂、閱文集團股份。一季度,騰訊對騰訊音樂的持股比例從54.4%降至52.3%,並賣出閱文集團948.52萬股,持股降爲56.52%,而2020年財報顯示,當時持股爲59%。

阿里則主要對其文娛投資板塊進行梳理。

去年8月,阿里創投減持光線傳媒2934萬股,減持股份佔公司總股份1%,目前阿里依然持股光線傳媒5.82%股份。同年9月,阿里浮虧23億元清倉所持芒果超媒股份。

3月,螞蟻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供的文件顯示,螞蟻集團已將其持有的 36 氪公司的股份全部出售,徹底退出其股東序列。此前在一級市場,螞蟻已將其持有的財新傳媒股份全部賣出,阿里也退出了其直接投資的博雅天下。

2021全年,阿里對外投資呈現收縮之勢。

阿里系對外投資75起,同比增長53.1%,披露投資金額918.99億元,同比下降27.4%。

投資項目重點圍繞已有業務,在出行板塊加大對哈囉出行、T3出行的投資,爲了佈局高德打車生態,戰略注資大衆出行。在電商上,阿里投資十薈團7.5億美元,併購了孟加拉國外賣平臺HungryNaki,國內知名餐飲SaaS企業美味不用等。

另一邊,騰訊似乎更愛投資了。

騰訊對外投資出手約300次,平均每1.2天出手一次,相較於上年,出手次數增長65.4%;投資金額也翻倍,今年新增投資額809.46億元,而上年同期爲478.03億元。

不過,騰訊出手次數最多的,還是賺錢最多的遊戲業務。去年騰訊在遊戲行業投資了60筆,投資總額爲187.84億元。相比之下,2020年騰訊發起31起遊戲行業的投資事件,投資金額爲113.34億元。在去年投資佈局翻倍的情況下,投資金額只同比增加66%。

2019年時,騰訊曾說,每在經營上賺100元錢,騰訊會全部進行淨投資。而2021年,騰訊則願意花到110元。阿里則從2019年每賺100元投出68元,到2021年只投出64元。

與此同時,騰訊2021年的投資中,企業服務相關項目佔比高達23.3%,僅次於遊戲行業。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騰訊在投資上其實是更聚焦了,除了遊戲就是針對B端的業務,而這也是騰訊未來要發力的方向。

總結

在投資上,阿里十年總投資額破8000億,騰訊十年總投資12759.3億元。在業務上,騰訊阿里創業二十來年,將互聯網+的新業態擴展到各行各業。

所向披靡的互聯網大廠向來不承認失敗。電商發展不力,轉而扶持其他電商平臺,遊戲直播難奪市場份額,轉而收購合併行業第一第二。

盲目以互聯網的模式改變舊有的產業形態,顯然已經不再行得通。劉熾平認識到,“互聯網模式之前是快速增長、野蠻增長,競爭非常激烈,大家都要不斷加人、不斷提升營銷費用等各種投入。現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其實有根本性和原則性的變化。”

主動減持零售版圖,關停自家電商平臺、遊戲直播平臺,大廠終於找到了退出的方式。

互聯網大船轉而駛向硬科技的大海。

阿里雲發展了13年,已經成爲全球第三的雲服務公司,僅次於亞馬遜、微軟,並且已經連續五個季度盈利。騰訊雲營收已經大幅增長,未來也會逐步發展成雲服務的強勁一極。

騰訊改變了自己的故事。在今年兩會上,馬化騰提交人大代表的建議,關鍵詞是數字經濟、鄉村振興、產業互聯網、粵港澳大灣區、碳中和及生態環保等諸多領域。

近五年,騰訊投資的賽道從文娛爲主轉向更加多元,包括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等。

互聯網新的時代已經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