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外交部12日表示,已將全國三分之一的軍事預算捐給烏克蘭,以加強應對俄羅斯。

據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12日報道,愛沙尼亞外交部12日在推特上發文稱,愛沙尼亞已經將三分之一的軍事預算捐贈給了烏克蘭,幫助其“恢復主權和領土完整”。它還表示,愛沙尼亞“向在戰爭中遭受痛苦的人提供援助”,其中包括提供醫療、心理援助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

根據該推文所附的信息圖,除了愛沙尼亞的捐款,同屬波羅的海國家的拉脫維亞也向烏克蘭捐贈了近三分之一的軍事預算,波蘭捐贈了13%,斯洛伐克則爲11.6%。

自今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愛沙尼亞一直緊隨美國等西方國家之後加緊對俄製裁。4月5日,愛沙尼亞宣佈驅逐14名俄羅斯外交官。4月13日,愛沙尼亞、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總統抵達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面。

此外,愛沙尼亞還是西方多國向烏克蘭輸送武器的“中轉站”。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道,早在1月20日,俄烏衝突爆發之前,美國國務院就已經批准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個波羅的海國家發放出口許可,允許它們把擁有的美製武器轉交烏克蘭。4月15日,愛沙尼亞全國電視廣播公司(ERR)宣稱五艘北約艦艇已進入波羅的海展開訓練。

資料顯示,從1710年開始,愛沙尼亞受俄羅斯統治長達200多年。俄羅斯十月革命後,愛沙尼亞於1918年宣佈獨立,愛沙尼亞獨立戰爭爆發。1920年2月2日,愛沙尼亞和蘇俄兩國政府簽署《塔爾圖條約》。在此條約的條款中,蘇俄政府無條件的承認愛沙尼亞共和國的獨立,永遠性地在法理上放棄所有對愛沙尼亞領土的權利主張。

然而,1940年,蘇聯軍隊再度佔領愛沙尼亞,並將其吞併爲加盟共和國。1941年6月22日,德國軍隊入侵蘇聯,3個星期後德國軍隊佔領了愛沙尼亞全境,愛沙尼亞與德國展開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聯重新佔領了愛沙尼亞。1991年,愛沙尼亞脫離蘇聯,宣佈恢復獨立,並於2004年加入了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面對愛沙尼亞在此次俄烏衝突中的一系列行動,俄方也頻頻給予反制。2月27日,俄羅斯決定對包括愛沙尼亞在內的四國關閉領空。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