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及部分歐洲國家相繼公佈了4月份物價水平。從最新數據看,儘管美聯儲大幅加息,但美國通脹依然居高不下,歐洲國家通脹水平也繼續保持高位,而中國物價繼續平穩運行,國際國內物價一高一低,形成鮮明對比。

  國際方面:3月份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爲8.5%和11.2%,分別創下40年來和歷史新高;4月份同比漲幅仍分別高達8.3%和11%,繼續處歷史高位水平。分品種看,食品、能源、二手車、公共交通價格分別上漲9.4%、30.3%、22.7%、21.8%,呈現“多點開花”、全面大幅上漲態勢。歐洲方面,4月份歐元區CPI初值同比上漲7.5%,漲幅高於3月份,繼續創歷史新高。高通脹已嚴重衝擊美歐普通民衆生活,部分家庭出現財務危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專家分析稱,全美有340萬家庭在一年內遭遇過被斷電斷水斷氣。

  國內方面:從CPI看,4月份國內CPI同比上漲2.1%,仍明顯低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漲0.9%,運行中樞繼續保持基本穩定。1~4月份累計,CPI同比上漲1.4%。從PPI看,4月份國內PPI同比上漲8%,漲幅連續6個月回落。分品種看,1~4月份國內食品價格累計下降1.9%,促進CPI累計降低0.35個百分點,是名副其實的物價“穩定器”。能源價格雖受到一定輸入性影響,但居民用電用氣價格基本穩定,4月份汽油價格同比上漲接近30%,也明顯低於美國44%的漲幅。此外,4月份國內衣着、生活用品、服務等價格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中外物價水平形成鮮明對比,直接反映了國內外對待物價問題截然不同的執政理念和高下立判的治理能力。在中國,各地區、各部門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千方百計穩物價。狠抓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積極採取增加國內生產、加大進口、投放儲備、預期管理、嚴厲打擊惡意炒作等措施,想方設法穩定糧油肉蛋奶果蔬等價格,堅決守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即使面臨成本上漲的壓力,依然保持居民用電用氣用暖價格基本穩定。美國馬薩諸塞大學一位經濟學家表示,中國政府努力平抑商品價格,而非直接轉嫁給消費者。反觀國外,去年疫情暴發後美國濫發貨幣、疫情失控導致供應鏈紊亂,直接推升全球物價;今年又拱火澆油挑起俄烏衝突並聯合盟友對俄製裁,進一步推升全球通脹水平。英國能源監管機構表示,每個家庭將因能源價格上漲,每年增加燃氣、電力等支出約6000元。面對40年來最嚴重的通脹,拜登政府不僅沒有反思並及時糾正錯誤政策,反而頻繁向外“甩鍋”,意圖轉移羣衆注意力。

  對中外物價表現出的巨大差異,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稱,“世界通脹飆升,中國獨善其身”;彭博社認爲,“中國可以在應對通脹問題上給西方上一課”。

原標題:國際通脹持續“高燒” 國內物價保持平穩——4月份中外物價對比分析

值班主任:李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