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榮光,包羅萬象;

鍾靈毓秀,人才濟濟。

這,是千年前,

整個國家從上到下的自信。

信息流轉,急速通訊,

足不出戶,

便可籠天地於形內,

挫萬物於筆端。

這,是今天,

更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曬娃曬生活,曬車曬手錶,
朋友圈中,
各式各樣的人,
過着各式各樣的生活。
獨身的孤獨與自由,
婚姻的美滿與樂事,
全數融進朋友圈中。
 
假如,時空能夠重疊,
提筆寫天下的詩人們也有了朋友圈,
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番盛景呢?
 
唐·於高峯中寫天下
 
提詩必提唐,提唐必是詩。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盛世圖景之下,是層出不窮的詩人們,揮盡筆墨,極力抒懷。

 
01
李白:唐朝第一狂人的自我修養
 
在詩歌盛行的唐代,要說佼佼者,還得是李白這個“唐朝第一狂人”。
 
 
愛喝酒,愛舞劍,愛江山,愛窮遊。
 
沒有“致君堯舜上”的信念,有的只是“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爽與放蕩不羈。詩仙李白的一生,就像一本厚厚的人生遊記一般,交友,喝酒,雲遊四方,醉後抒懷。


也難怪,既能寫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細膩愁緒,也能抒發“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美好期許,在唐代,除了他李白,想必也沒有第二人能與之媲美。

 02

杜甫:一生顛沛,直到遇見志同道合的他

與愛喝酒的詩仙老李頭不一樣,“詩聖”杜甫的一生,或許只能用顛沛流離來概括。

 
少年壯遊,中年失意,晚年適逢戰亂,飽嘗離家之苦。鬱郁不得志的一生,讓杜甫的詩中少了壯懷,多了一絲沉鬱頓挫之感。


所以,若是查看杜甫的朋友圈,我們很有可能被其中變幻莫測的情感所震撼。不過,在震撼之餘,仍有一些令人感慨的志同道合之情存在。

遇見大詩人李白的那一年,杜甫三十二歲,還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從二人相遇的洛陽,到齊魯大地,一路上,這對相差十餘歲的中年詩人在一起,談理想,談詩歌,談抱負,談人生。
 

 
03
岑參:西域旅遊文化代言人
 
與那些常年生活在皇城根下的詩人不同,邊塞詩人岑參的一生,基本上是與風霜雨雪,大漠孤沙相伴的。


若是對岑參的旅遊足跡進行統計,我們能夠很輕鬆的發現,這位常年旅居大西北的詩人,生活軌跡也都是與塞外風光爲伴的。
 
不過,在岑參的筆下,我們並沒有看到太多因常年在外而產生的孤寂思鄉之情,反倒是慷慨激昂、氣勢磅礴的壯志佔據了大半。
 
在他的筆下,任何力量在大唐盛世面前都是弱小的,儘管面前就是雪夜風吼,飛沙走石,但在岑參看來,這些正是能夠凸顯出將士們豪情壯志的最好襯托。


 04
白居易:江南和好友,我都有
 

反觀白居易的人生之旅,江南可以說不得不提的一環。

年輕時的白居易,在杭州和蘇州都有擔任刺史,自然有在江南定居的經歷;而後到了青年時期,他又開始漫遊江南。江南的一草一木,一水一湖,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間,夢裏。

作爲中唐時期影響巨大的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往往充斥着通俗性和寫實性。“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故而,在白居易的筆下,朋友圈裏,“爲君、爲臣、爲民、爲物、爲事”的思想核心可以說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宋·豪放之中見婉約
 
看罷了唐代諸位詩人們的朋友圈,接下來我們聊聊宋代。


 05
蘇軾:論喫,我是有話語權的

提到“喫貨”蘇東坡的人生,就不得不說一說那些年,蘇東坡先生走過的九十餘座城市了。
 
要問有誰能夠將慘淡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有酒有肉,那非蘇軾莫屬。

 
一生充滿荊棘,大起大落,貶謫多地。但凡相似的事情放到其他人身上,想必對方早已哭天搶地。但蘇軾不同,憑着樂天一派的心態,他開始了自己的美食之旅。

從第一次被貶至黃州,到最後一次流放儋州,蘇軾的中年生活幾乎一直在漂泊。既然現實無法改變,那倒不如在四海爲家的生活中,享受最後一番樂趣。


 
06
李清照:別人曬娃,我曬藏品
 
作爲宋代有名的婉約派詞人兼才女,李清照的朋友圈,可以稱得上是精彩絕倫。當然,除了經常性的“酒後抒懷”,出現頻率最高的,當屬她心愛的藏品們。
 
 
與李清照一樣愛收藏的,還有她的丈夫趙明誠。由於志趣相投,婚後的兩人將不少時間和精力放到了搜求金石古籍上,即使在後來兵荒馬亂之際,南渡的李清照仍表示“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可見對於藏品的喜愛與珍視。


除此之外,作爲宋代婉約派代表詞人,李清照的朋友圈中定是少不了她的抒懷。有的,是對於悠閒生活的享受,而有的,卻是情調感傷的自問自答。這,便是詞人李清照的一生。



唐詩宋詞,
構建出了一個個或明或暗的世界。
斯人已逝,
但作品永存,
若是古人真的有朋友圈,
想必也是一樁
能供後人研讀之樂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