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程維妙)5月14日,“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在線舉行。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指出,當前我們面臨多方面挑戰,金融如何發力來服務實體經濟、應對挑戰,有五個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包括適時建立人民幣之錨,思考“房住不炒”背後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金融體系來支撐,結合中國國情發展綠色金融,金融部門不能談煤色變等。

“當前和今後我們面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偏低、資源環境約束偏緊、科技和產業革命日新月異、社會層面包容發展任務繁重等五方面挑戰。”黃奇帆認爲,下大力氣搞好金融是下一階段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激活創新的關鍵火種,也是擴大開放的重點領域。對應於上述挑戰,金融領域有五個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一是適時建立人民幣之錨。目前人民幣發行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錨定美元的,一國的貨幣應該錨定在自身GDP的含稅量、自身的國債信用上,只有有了自己獨立的貨幣錨,有了自己的國債收益率曲線,纔有真正自主的貨幣政策,國內一切金融資產的定價纔有了基準。

二是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前幾年房地產“一業獨大”,房價高企綁架中國經濟,大量資本裹挾着銀行貸款無序湧入房地產業,現在出了不少問題,這就要我們思考“房住不炒”背後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金融體系來支撐。此外,目前金融業的平均收入水平是製造業的好幾倍,金融類上市公司的利潤佔了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的一半,中央明確要求保持製造業一定的比重,我們要思考服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什麼樣的金融。

三是結合中國國情發展綠色金融。“雙碳”目標下我國綠色金融業務發展很快,但轉型需要一個過程,即使將來實現了“30·60”目標,煤電仍是一個重要補充,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金融部門不能談煤色變,而是要立足國情發展服務綠色轉型的融資體系。

四是加快發展面向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科技金融。近年來,中國湧現了不少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但很多機構對真正的先進技術、創新的獨角獸缺乏鑑別力,上一輪消費互聯網時代,我們看到的這些巨頭都被外國資本投了重倉。這一輪,在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和綠色經濟等前沿領域,我們國內的這些機構們能否抓住機遇。

五是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務共同富裕。應該創造條件讓普通職工在正常的工資收入之外有投資性收益的渠道,比如發展年金,把年金建設成養老體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允許企業年金通過市場化方式投資於資本市場,這既爲職工分享資本增值收益創造了條件,也爲資本市場輸送了源源不斷的長期資本,一舉多得。類似的金融服務共同富裕的方式還有很多,需要系統研究。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盧茜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