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達利歐、林毅夫等經濟學家最新研判!

5月14日,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在線上舉行,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作主旨演講,並邀請到林毅夫、劉世錦、餘永定等知名經濟學家共同展望世界經濟、金融與全球秩序。

當前,人類還未走出世紀疫情陰霾,又面臨新的傳統安全風險;全球經濟復甦仍脆弱乏力,又疊加發展鴻溝加劇的矛盾;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也在上升。

瑞·達利歐在會主旨演講中呼籲,各國之間要有序競爭、避免衝突,保持對話、合作共贏,共同爲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做出努力。

在本次論壇上,多位經濟學家一致認爲,當前,世界經濟、金融環境不確定性增加,但中國仍將保持動態的經濟發展增速。中國保持高速動態經濟增長,並且保持開放型的改革態度,也能爲其他國家帶來機會。接下來,要調整中國海外資產結構,平衡中國國際收支,應對國際貨幣體系新變局。也要進一步挖掘真正推動經濟長期增長的結構性潛能,通過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來挖掘綠色轉型創新潛能。

談世界經濟形勢,瑞·達利歐:全球面臨高風險環境

在本次論壇上,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在主旨演講中表示,每當大規模的債務貨幣化、內部衝突、大國崛起三大力量齊頭並進的時候,會產生高風險環境,而這正是當今全球所面臨的情況。

達利歐指出,當前國際社會正處於大規模的債務貨幣化、內部衝突、大國崛起三大力量齊頭並進的時期。首先,巨大的債務伴隨大規模的債務貨幣化,中央銀行印鈔票來購買債務在全球三大主流貨幣當中尤爲嚴重。其次,一些西方國家存在嚴重的內部衝突。另外,如中國等大國的崛起將帶來在大國之間競爭過程中難以避免衝突。而歷史經驗表明,每當這三大力量齊頭並進,就會產生高風險環境。

達利歐在會上強調了債務問題。他表示,回顧歷史,一個國家在走向繁榮的同時,背後可能是不斷推高的借貸,債臺高築後會產生金融泡沫。當某個國家貿易份額不斷增加,且大多數貿易以該國貨幣結算,使得該國貨幣成爲儲備貨幣,這將促使更多的借貸行爲。接下來,面對財富分配的不平均,也往往會通過印鈔來試圖緩解矛盾。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衝突不斷地上升,接下來前方的路非常不明朗。”達利歐表示,各國之間要有序競爭、避免衝突,保持對話、合作共贏,共同爲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做出努力。

談中國發展,林毅夫:中國能保持動態經濟增長

在本次論壇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教授、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林毅夫表示,中國應保持動態的經濟發展增速,保持開放的態度。

林毅夫指出,中國會保持動態的經濟發展增速。當前我國人均GDP低,科技人均佔比更低,但隨着中國不斷迎頭趕上,發揮後發者優勢,中國每年應該有8%的增長潛質。此外,中國按照購買力評價來看已經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國內市場龐大,國際經濟份額佔比高。

“在較好的政治環境保障下,中國能夠保持動態經濟增長。”林毅夫說。

林毅夫還介紹,中國應積極保持開放,能夠成爲全球化的推動者。2008年以來,中國佔每年全球增長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如果中國能夠保持高速增長,將會持續地助力全球經濟的發展。

林毅夫進一步指出,中國不僅是購買力評價體系下的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家,是12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國,70多個國家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上述國家佔到全球的90%。貿易是雙邊共贏的,在當代全球化經濟背景之下,其他國家可從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中獲益良多。中國保持高速動態經濟增長,並且保持開放型的改革態度,將會通過自身的增長,爲其他國家帶來機會。

如何應對風險?餘永定:提高中國海外資產安全性

在本次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博導餘永定強調了中國海外資產的安全問題。他表示,要調整中國海外資產結構,平衡中國國際收支,應對國際貨幣體系新變局。

餘永定強調,中國的海外資產負債結構需要調整。一方面,提高海外投資的淨收益。調整的主要內容是降低外匯儲備在中國海外資產中的佔比。另一方面,提高中國海外資產特別是外匯儲備的安全性。

中國的海外資產可以分成存量和流量兩部分,餘永定認爲,對已有的海外資產存量,可以採取四方面措施:考慮減持美國國債、增持其他形式資產;增加對中亞等一些戰略資源生產國的投資;嚴格保護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用IT技術、數字貨幣等技術手段提高海外資產安全性。

對於海外資產流量部分,餘永定認爲,可以考慮八類政策調整方式:

第一,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刺激內需帶動進口。減少貿易順差重要的條件是必須有國內內需,要保障強有力的內需,除了長期的結構性改革以外,從短期來看要執行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

第二,儘快取消過去爲鼓勵出口執行的出口退稅政策。

第三,增大對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戰略物資的進口。

第四,少購買美國國債,更多進口美國產品,儘可能履行中美貿易協定。

第五,特定時期維持貿易逆差。通過增加進口和用掉多餘的外儲,和執行中美貿易協定結合起來。

第六,實行浮動匯率政策。要堅持干預市場、適應維護市場穩定導致的外匯儲備增加或者減少。

第七,增加海外投資形式。通過把貿易順差轉化爲海外投資也是一個調整的方式。

第八,發揮中國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優勢,但要小心債務陷阱。

如何挖掘潛能?劉世錦:綠色轉型創新將產生更多附加值

在本次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劉世錦表示,可通過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挖掘真正推動經濟長期增長的結構性潛能。

劉世錦介紹,應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方式分爲以下三類:

防禦型反應,傳統能源或高碳的行業考慮轉型重組甚至退出。

適應型反應,減少能源使用和碳排放

進取型反應,用低碳、零碳的新能源新技術取代傳統的高碳能源、高碳產業。

“防禦性和適應性反應對氣候改善作用有限,甚至會推後能源和經濟的綠色轉型。”劉世錦指出,在全球範圍內,都應把重心放在進取型反應上,實現技術的系統性替代,用低碳、零碳技術替代原有的高碳技術。

劉世錦進一步介紹,隨着綠色轉型創新,在實現減碳之外,還將產生更多的附加值,創造更多消費者剩餘。以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爲例,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佔整個汽車比重13%,今年一季度佔比接近了20%。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初衷是爲了減碳,但最終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超乎想象。

劉世錦表示,綠色產品上市初期會有比較貴有溢價,但隨着創新競爭的加劇,價格在下降,其競爭力將逐步提升。通過成本和收益的比較,綠色創新將使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大幅度地下降。

在劉世錦看來,隨着全球經濟進入數字化轉型階段,爲應對環境變化所作的技術創新將大大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數字經濟帶動的綠色化會產生大量需求。

編輯:葉舒筠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