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入籃”五年多,權重將首次迎來上調。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董會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這是2016年人民幣成爲SDR籃子貨幣以來的首次審查。

執董會一致決定,維持現有SDR籃子貨幣構成不變,即仍由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構成,並將人民幣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升幅1.36個百分點),將美元權重由41.73%上調至43.38%,同時將歐元、日元和英鎊權重分別由30.93%、8.33%和8.09%下調至29.31%、7.59%和7.44%,人民幣權重仍保持第三位。執董會決定,新的SDR貨幣籃子在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並於2027年開展下一次SDR定值審查。

中國央行15日表示,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意志不會動搖,將始終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和各金融管理部門一道,繼續堅定不移地推動中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進一步簡化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的程序,豐富可投資的資產種類,完善數據披露,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延長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時間,不斷提升投資中國市場的便利性,爲境外投資者和國際機構投資中國市場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提升

早在2015年11月30日,IMF執董會決定首次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於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當時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五種貨幣的權重分別爲41.73%、30.93%、10.92%、8.33%和8.09%。SDR匯率和利率也相應進行調整,人民幣匯率和3個月國債利率分別進入SDR匯率和利率的計算。

目前SDR籃子貨幣主要有兩大標準,其一是“主要出口國”標準,其二是“自由使用”標準。2010年IMF評估認爲,人民幣已經符合“主要出口國”標準,但與自由使用標準仍有差距。不過,此後幾年,隨着中國不斷加大開放力度,人民幣已經滿足第二個標準。

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喬依德此前對第一財經表示:“應當指出可兌換性、完全自由浮動、資本賬戶開放都不是一種貨幣進入SDR籃子的前提。在1981年日元進入SDR時,也沒有完全開放,日本是直到1983年纔開放的;澳大利亞出口額並不大,但澳大利亞元可以自由使用,因此排名並不等於自由使用。”

爲確保人民幣順利“入籃”,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有序推進相關準備工作。

首先,繼續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滿足境外機構特別是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中國金融市場進行資產配置和風險對沖操作的需求。2016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向境外私人機構投資者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不設投資額度限制;4月,發佈《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業務流程》和《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業務流程》,爲境外央行類機構入市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引,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其次,解決SDR定值匯率要求的技術性問題。經溝通協調,英格蘭銀行每天向IMF提供12點倫敦市場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作爲人民幣加入SDR的定值匯率。爲了使人民幣在岸交易時段能夠覆蓋倫敦市場,2016年1月4日起,中國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系統每日運行時間延長7個小時,並相應延長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及浮動幅度、做市商報價等市場管理制度的適用時間。

再次,進一步提高數據透明度。繼正式採納IMF數據發佈特殊標準(SDDS)後,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2015年12月又正式參與了國際銀行業統計(IBS)和協同證券投資調查(CPIS)等數據調查,縮小了與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在數據透明度上的差距。

隨後的幾年,隨着中國股、債市場不斷被納入國際主流指數,人民幣又朝着“自由使用”標準更進一步。2021年,外資買入中國債券總額約爲1100億美元,北向資金淨流入近660億美元。鑑於富時羅素WGBI指數納入人民幣債券,機構預計,截至2024年四季度,這將會每季度吸引1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中國債市;2021年全年貿易統計(按美元計算)顯示,中國貿易收支爲順差6764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三成,創歷史新高。

外資增配中國資產將在中長期持續

今年以來,由於美聯儲貨幣緊縮預期急劇升溫,疊加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中國經濟放緩,國際資金暫時淨流出中國股、債市場。但多數機構認爲,國際機構增配中國資產的趨勢仍將在中長期持續。

MSCI董事總經理魏震此前對記者稱,根據IMF的最新預測,到2024年,中國將佔全球GDP的19%,很快就會接近美國對全球GDP 22%的貢獻;按購買力平價,中國經濟規模早在2014年就已經超越美國,並且預計在2024年將達到美國的1.5倍。儘管中國目前已佔全球經濟總量以及全球企業盈利產生地的16%,但中國市場僅佔全球市值加權指數的4%。這主要反映了兩大方面問題:欠發達資本市場上的上市公司自由流通股份通常較少;中國A股尚未全部納入全球指數中。

“中國股票在MSCI ACWI全球指數中的權重相對於其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偏低,但全球性基金對中國股票的配置甚至更低,這就加劇了中國股市被低配的現象。”魏震稱。

儘管近兩年MSCI暫時停止提升A股的納入因子(目前納入因子爲25%),但多家國際機構在採訪時都對第一財經表示,隨着中國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升,提高納入因子是中長期較爲具有確定性的事件。

摩根大通近期重申了對中國股市的積極立場。摩根士丹利則在年中展望中提及,疫情影響的限制性措施和宏觀經濟走弱會拖累企業收益。同時,美聯儲貨幣緊縮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等會影響到MSCI中國指數近期的表現,但是相對於離岸中國市場,摩根士丹利仍然看好A股,因爲A股在短期內能夠從潛在的寬鬆政策中獲益,並且與IT、工業、綠色經濟等長期增長機會保持一致。此外,中國最近正式推出的個人養老金計劃也支持機構參與市場,這是積極的進展。

中國債市也將持續吸引國際資金增配。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安本(Aberdeen)近期表示,如果想要實現全球投資組合的多元化配置,便不能忽略中國。安本中國區固定收益負責人吳子宇對記者表示,看好中國債券市場的價值。“中國債券市場不乏特點,因而成爲全球投資者極佳的多元化部署選擇,特別是中國央行趨向寬鬆政策,而美聯儲開始收緊政策。中國債券市場主要跟隨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在增長方面,中國基本是獨立於美國和歐盟的經濟體。”

他提及,外資持有中國債券的比例仍然極低,只有約4萬億元人民幣,而境內債券市場的總規模超130萬億元人民幣。中國資本市場短期內尚未全面開放。債券將與其他資產類別保持較低的相關性,儘管人民幣短期可能會有一些波動, 但仍比絕大部分新興市場貨幣要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