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祕籍君

身爲父母,肯定是竭盡全力給予孩子最好的。但你能保證,你認爲的“最好”就一定是對的嗎?

文章開頭我想做個測試,下面有三類父母,請廣大讀者用你們的經驗識別一下,哪一類纔是你認爲的理想父母:

第一類父母是孩子的學習陪伴者

他們格外重視孩子的學習和技能培養,在意孩子考試考了什麼分,在課堂上學到了什麼知識。他們以孩子將來能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爲目標,並進行孜孜不倦的努力。

爲此他們會格外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會根據孩子在科目上的優劣報對應的補習班,會跟孩子一起分析錯題,教孩子學習方法甚至時間管理技巧。

第二類父母更關注孩子的品格培養

因爲他們認爲,相比學習,孩子的能力更重要。比如專注力、比如社交能力,再比如創造力。能力可以帶動學習。

因此,他們不是很在意孩子一時的成績,所以會給孩子報繪畫、音樂等課外班,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也會督促孩子體育鍛煉,希望孩子能在運動中磨鍊出不怕喫苦的品格。

第三類父母很佛系

他們對孩子似乎沒什麼要求,覺得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沒必要和其他人比。孩子只要能按照自己的心願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可以了。

他們覺得,孩子的人生該由孩子自己去創造,父母頂多是在孩子年幼時給足安全感,其它的主要靠孩子自己。

在孩子的成長中,這樣的父母對待孩子奉行“平等”原則,孩子想要做什麼,只要保證安全,就由着他們去做。即便做錯了,也不責不罰,由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你覺得這三種父母,哪種父母最負責?又是哪種纔算是理想父母呢?

第一種和第二種是不是很難分出優劣?或者說,看起來好像第二種比第一種強一些,但第三種絕對不是優秀父母?

其實,第三種纔是真正懂教育、會教育的父母,因爲他們抓住了養育核心。

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昱鯤曾在書中說,育兒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樣,最重要的是“爲什麼”,其次是“怎麼做”,然後纔是“做什麼”。

而影響孩子成長的爲什麼,怎麼做和做什麼,則來自以下圖表:

根據以上圖表可以看出“依戀模式”(安全感是否充足)和“自我觀念”(是高自尊還是低自尊)是核心模型,最重要;而孩子的抗挫力、創造力、社交能力等,則是孩子不同個性的體現;最外層的是孩子的成績。

這三層中,裏層決定外層,外層是裏層的顯現。越靠核心的部分,越重要。

由此可見,哪怕一個孩子學習成績再好,如果他性格不夠堅毅,也不一定能一直優秀到底。而性格堅毅、成績又好的孩子,如果內核中安全感是不足的,同時又很自卑,那他將來長大成人之後,需要修復的東西會更多。

回到文章開頭我們所說的三種父母,很顯然,第一種父母最在意的是孩子的成績,而這恰恰排在圖表最外層;第二種父母重視孩子的能力,這排在圖表中間層;第三種父母重視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培養,這恰恰是在最裏層。

這樣一對比,高下立現。

這對我們育兒有什麼啓發呢?

能幫我們理清育兒中,什麼纔是關鍵點,什麼又是僞重點。

我們常常盯着孩子的學習,以爲幫孩子把學習搞好就萬事大吉,卻忘了孩子的品格培養甚至比學習更重要,甚至對學習起推動作用。

但注重培養孩子的品格也還不夠,孩子的底層內核是安全感和高自尊。擁有這兩種精神內核的孩子,纔會擁有抗挫力、創造性等等一系列可貴品質。

因爲根據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原則,人只有滿足最底層的需求,纔有可能發展更高一層的需求。若底層需求不能被滿足,則發展上層能力如同空中樓閣一樣。

從兒童情緒營養需求金字塔中可以看出,最底層的安全感是最重要的,有了它,才能發展出一系列抗挫力、遵守規則、自信等其它能力,進而轉化爲好的學習品質,促進學習。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