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 楊

編輯|饒霞飛

燃財經

離開華爲一年半後,榮耀還在嘗試用實力證明自己。在手機端逐步趨穩的步伐下,榮耀將目光投向了多智能終端領域。

5月16日下午兩點半,榮耀發佈了全新的筆記本電腦MagicBook 14。同時,榮耀也首次公佈了Magic OS榮耀全場景操作系統和Magic OS for Windows業務技術架構體系。

在發佈會上,趙明表示,Magic OS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OS,它是現有基礎操作系統的加速器和催化劑,並且通過跨設備、跨OS之間的協同(如手機、筆記本、平板、智慧屏、手錶、耳機、IOT產品等之間的協同),在不同的終端領域,讓服務可以自由的流轉。

從趙明的言論和Magic OS的佈局中不難看出,榮耀在多智能終端領域越走越遠。實際上,趙明不止一次在自己的微博和公開採訪中表明過榮耀在這一領域的堅定。“榮耀將‘戰略聚焦,在手機、平板、筆記本、智慧屏、路由器、穿戴、音頻等領域持續耕耘,絕不分散精力,直到成爲這個領域的第一’。”

致達睿諮詢創始人馬繼華對此表示,隨着5G時代的到來,智能終端多樣化趨勢明顯,以手機研發和製造能力爲基礎,可以方便地進入相關的新終端領域,這屬於資源共享、知識複用,符合現在終端產業發展趨勢。

“榮耀獨立之前,已經有相關的佈局和產品線,在獨立之後依然可以在相關領域拓展,這有利於形成生態圈,也有利於用戶的穩定,還會拓展新的市場空間。”馬繼華進一步補充道。

但榮耀在這條路上走得似乎不會那麼輕鬆。

首先,榮耀必須直面銷量不斷下滑的手機市場。中國信通院發佈報告稱,今年3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146萬部,同比下降40.5%。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持續下滑,下滑比例持續升高。數據顯示,今年1月和2月分別同比下滑17.7%和31.7%。

其次,在努力追趕的多智能終端方面,不管是率先佈局的小米和華爲,還是同樣在補課的OPPO與vivo,給榮耀帶來的壓力均不容忽視。

除此之外,有業內人士還指出,現階段,榮耀還需要在包括失去華爲之後的資金、品牌、技術和供應鏈支持與背書後的獨立、可持續經營能力等問題上,證明自己的能力。

榮耀還有不足

2021年6月,趙明在榮耀50發佈會結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獨立出來的時候有豐厚的家底,核心技術都具備,更重要的是我們這個團隊是成體系、成建制出來的,對產品有極致的追求和想法,這是團隊最寶貴的。”

言外之意,不外乎是獨立後的榮耀,體系和機制更加靈活,在做高端手機時,可以選擇全球最優、最佳的解決方案和技術。

與此同時,趙明曾多次強調,限制國產廠商衝擊高端的主要還是產品體驗和技術創新力,榮耀正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且每年的研發投入佔比大約有7%左右。

然而,儘管榮耀一再強調研發投入,但現階段來看,榮耀做得顯然還不夠。

據日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logy Solutions拆解去年12月發佈的榮耀X30發現,其中39%的零部件都是來自美國,國產零部件則只佔了10%。笨鳥科技指出,榮耀30S在處理器、5G芯片、無線通信模塊,電源管理芯片等零部件上都源自華爲海思。但榮耀X30,上述核心零部件則直接完全倒向了高通

“我們可以將榮耀從華爲拆分看成是榮耀動過的‘大手術’。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榮耀僅僅是把他的手機產品線補齊,但其它業務線還是比較弱的。”孫燕飈直言,這裏面就不僅包括上述提到過的智能終端產品,更多的還有芯片、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車等等。

孫燕飈進一步補充道,不管是小米還是OV,都已經掌握了自己圖像芯片。從這方面來看,榮耀顯然存在不足。

對此,馬繼華表達了相似的觀點。馬繼華表示,榮耀現在面臨的壓力確實不小。在資金上,榮耀畢竟是一家“新公司”,公司的資金能力與處在華爲內部的時候不可同日而語,而資金充沛才能繼續研發投入和市場渠道建設,因此,解決資金壓力是榮耀目前最爲很迫切的任務。

馬繼華進一步強調,在品牌上,榮耀同樣需要打造新的用戶心智,讓用戶相信離開了華爲,榮耀依然還是那個榮耀。“如何讓用戶相信,榮耀依然會享受到華爲獨家的賦能支持,才能更好的增強市場信心。”

智能互聯網研究專家項立剛同樣表示,華爲在品牌方面對榮耀的加持作用毋庸置疑,而如果想要持續往前走,就必須靠自己的能力,來提高如研發、服務、渠道、品牌等多方面的能力。

正如上述兩位業內人士所說,“華爲”曾經是榮耀最驕傲的標籤之一。但現階段,“榮耀人”也早已意識到,必須“甩掉”華爲。財經十一人在文章中提到,榮耀內部流傳着兩句話,“永遠不要忘記,你曾經是華爲人”和“要時刻記住,你已經不是華爲人了”。

趙明顯然也能意識到這點,他亦曾強調,“榮耀必須準備不斷‘殺死’前一天的自己、顛覆前一天的自己,然後才能夠有更長的時間活着。”

榮耀的“微笑曲線”

正如趙明所說,從褪去光環成爲一家創業公司,並在2020年底到2021年底經歷了最黑暗時刻的榮耀,正在“用堅定與自信走出一條迴歸的微笑曲線”。目前看來,這條“微笑曲線”似乎也越走越穩。

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約爲7439萬部,同比下降14.4%,環比微增0.7%。而榮耀一季度銷量1280萬部,同比增長176.0%,環比增長20.9%,榮耀也成爲了國內銷量排名第二的手機廠商,僅次於OPPO。

但對於榮耀來說,在最近的一年時間裏,這條“曲線”走得並不輕鬆。

2020年11月17日,榮耀正式脫離華爲,被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收購,正式脫掉了華爲的標籤,成爲一家獨立公司。獨立後的榮耀必須完成重新整合供應鏈、完善渠道佈局,並完成新產品開發等一系列問題,才足以支撐它站穩腳跟。

數據顯示,就在榮耀“重振旗鼓”的200多天裏,榮耀手機在中國市場的發貨量從六七百萬臺/月直線下滑到幾十萬臺/月,隨後其,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也一度跌到只剩3%。

2021年6月16日,榮耀在上海召開了“榮耀50系列發佈會”。彼時,趙明在發佈會現場表示,“榮耀一直在努力,追尋回歸時刻,榮耀從來沒有放棄過。”而對於“榮耀50系列”的界定,趙明直言,“黎明前的黑暗已經過去。”

數據顯示,榮耀手機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回升始於榮耀V40的發佈,到了2021年5月底,其手機市佔率已回升至9.5%。在榮耀50系列發佈後,7月末,這一數字增至14.6%。

互聯網博主“萬能的大熊”曾寫道,根據Counterpoint的智能手機追蹤數據,在6月21日至7月4日期間,榮耀銷量較前一個14天增長了36%,周銷市場份額隨後也穩定在12%左右。多個數據交叉驗證表明,榮耀的市場份額已經非常接近曾經的最高點16.8%,居國內前三。

之後,榮耀在2021年8月發佈了定位爲“全能科技旗艦”的Magic3系列。同年12月,又先後發佈了“榮耀60系列”和“榮耀X30”。

在多款新機的助推下,2021年第四季度,榮耀再一次站到了國產手機品牌第一的位置。諮詢機構Counterpoint的分析師報告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榮耀中國市場出貨量排名在獨立後首次升至第二,安卓陣營第一,僅次於蘋果。

對此,項立剛表示,榮耀手機的市場份額恢復得確實很快,但目前也基本上處於“收復華爲失地”的階段。

項立剛補充道,華爲受到制裁,作爲曾經華爲的子品牌,榮耀確實也丟掉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但在其成爲一家獨立的公司之後,同樣藉着華爲品牌的光環和底蘊,影響了一部分消費者的消費意向。“一部分買不到華爲手機的消費者,可能就會用榮耀來代替。”

進入2022年,榮耀先在1月發佈了自己的首款摺疊屏手機magicV。兩個月後,Magic4在國內市場正式發佈,與此同時,榮耀也宣佈正式開創高端旗艦的智慧新賽道。

Magic4發佈會後,趙明曾表示:“2021年是榮耀的迴歸之旅,2022年是榮耀不斷打破科技天花板的創新突破之旅。榮耀要在高端市場上,真正能夠改變蘋果一家獨大的狀況。”

此前,趙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榮耀重裝出發,目標很明確,已經不單單是要拿回自己的那部分份額,還要全力衝擊高端市場。”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榮耀似乎正在實現這一目標。

多智能終端,道阻且長

不過,遺憾的是,儘管榮耀在證明自己的道路上不斷嘗試,但目前來看,榮耀的“振興”之路並不平坦。

榮耀首先在正視的是,在手機端,儘管在國內手機市場份額的迴歸在加速,但高端之路並沒那麼簡單。

旭日大數據發佈的《2021年Q4全球暢銷手機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Q4超800美元以上全球暢銷手機TOP20總銷量爲8381萬部。其中蘋果佔據9款,達到歷史新高。三星4款,華爲2款。榮耀與Google 、一加、索尼和OPPO各1款。

林美炳亦強調,國產手機廠商,不管是小米,榮耀還是OV,都很難實現高端化。特別是在蘋果價格壓制下,缺乏核心創新力的公司只能維持在中低端市場。

但榮耀面臨的難題,或許不僅僅只是手機高端化之路的艱難。

從此次發佈會來看,榮耀正在加快加大對除手機之外的其他產品線的投入力度。PC之外,還包括平板電腦市場、智能穿戴市場等。但這些強者從立的市場對新手似乎並不友好。

根據IDC發佈的平板電腦與Chromebook市場的2021年度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共計出貨平板電腦1.69億臺。其中蘋果以34.2%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出貨量達到了5780萬臺;三星以18.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聯想以10.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亞馬遜和華爲分別以9.5%和5.7%的市場份額,位列第四和第五。

但,榮耀要應對的不僅有像蘋果、三星、聯想等行業巨頭,還要參與到與OPPO、vivo、小米等品牌的競爭中。

2021年6月23日確認進入平板電腦市場的vivo於近日推出了旗下首款平板電腦vivo Pad。幾乎與vivo同時透露進軍平板電腦市場的OPPO,也在2月24日晚上,發佈了旗下首款平板電腦OPPO Pad,這是近十年來OPPO第一次跨入平板電腦市場。

在OPPO發佈新品的一年前,2021年2月,小米CEO雷軍表示,小米平板業務已重啓。同年8月,小米便在秋季新品發佈會上,推出了對標iPad Pro小米平板5。這距離小米平板的上一代產品已過去三年多。雷軍在發佈會上直言,遲遲未推出小米平板5主要是因爲平板的安卓生態還沒有完善,小米平板的目標是面向全行業尋求合作。

顯而易見,對於包括榮耀、小米、“OV”在內的手機廠商來說,想要在平板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均還需努力。

業內人士曾對燃財經表示,手機廠商都很清楚,平板電腦是一個過渡產品,但它們又爲什麼要圍繞這個過渡戰場來競爭呢?原因很簡單,因爲手機市場已經見頂了。沒有新的增長空間,手機廠商們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

旭日大數據董事長孫燕飈直言,某種意義上來講,不管是在手機廠商們的戰略發展中,還是企業營收中,平板電腦扮演的角色其實都無足輕重。但爲何手機廠商還會選擇做呢?其實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即“技術上和手機如出一轍,而做了肯定不虧損,在賺多少是多少的情況下,還可以增加一個產品品類,何樂而不爲呢?”

平板電腦市場之外,包括筆記本、智慧屏、可穿戴設備等,榮耀面臨的壓力同樣不容小覷。

儘管趙明在2021榮耀智慧生活新品發佈會表示,“繼榮耀手機快速增長之後,榮耀PC也實現V型攀升,截至2021年7月,榮耀筆記本中國市場份額自1.4%提升至6.6%,成爲今年筆記本行業增速最快的品牌。”

但根據Canalys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個人電腦出貨量爲3650萬臺(不含平板電腦),同比增長10%。品牌方面,聯想以39.9%的份額遙遙領先,之後戴爾、惠普、華碩、宏碁依次以12.6%、9.2%、8.6%和6.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到第四位。

項立剛表示,智能手機是信息聚合平臺,而智能終端多樣化是大勢所趨,這一點從小米、華爲的佈局中都能看到。

項立剛補充表示,相較於其它手機廠商,小米較早的走了互聯網這條路,並通過投資、扶持和孵化,形成了自己的的商業模式,且從目前來看是成功的。華爲在這方面也同樣有所作爲,提出了“1+8+N”智慧生活解決方案。作爲華爲子品牌時,榮耀在智慧屏或其它品類中,就對華爲的產品有過補充。現階段,作爲獨立企業的榮耀,也提出了推動“1+8+N”智慧全場景落地的口號。

“其實包括OV、三星以及蘋果在內的手機品牌都或多或少在佈局智能終端,只不過從產業鏈上來看,有些品牌做的還不夠長。”項立剛進一步強調。

“雖然相較於手機來說,多智能終端還沒有全面爆發。但毋庸置疑,這是機會和方向,而不管是榮耀還是其它手機廠商,想要打造真正個性化、且更懂消費者的智慧化服務和體驗均還道阻且長。”

參考資料:

《榮耀獨立一年,壓力、耐力和定力》,來源:《財經》雜誌;

《新華社專訪榮耀CEO趙明:用創新贏得市場尊重》,來源:新華社;

《離開華爲500天,榮耀趙明“殺死自己”》,來源:中國企業家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